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两次明日领袖锻炼营助教锻炼,对我感触甚大!之前,我读过不少关于性情教育的文章,也自以为践行性情教育有几年,然而在参加完这第一次明领之后,却又悲又喜地发现:我对于“教育”还未入门……而到第二次,怀着一份恭诚的心,学到了一些“干货”,也更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生命成长过而体会到其中之乐的人,才可能把这份快乐与明白带给其他人;也只有走进教育之门感受到教育之乐的人,才可能指引别人入门,看到教育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这说的不是我,而是明领的导师们。我在庆幸,也在叹息:我若能早点入门,明白怎么去做教育,至少不会有那么一些孩子,成为我错误教育观念下的试验品,如果他们内心到现在还留有一丝灰影,我也谨在此致歉!
心得一:维护规矩——“松”
面对孩子,可能第一个难过的槛,就是规矩的维护,尤其对于新老师,更是如此。我在刚当老师的时候,对此也很苦恼,经常觉得是被孩子欺负。到后来“明白”了:一定要维护好老师的尊严,不然接下去的任何教学都谈不上。于是课下跟孩子玩没关系,课上若有孩子触犯到老师,一定会发怒,轻则大呵,重则动手。刚开始还比较粗,会明显感受到自己有情绪;到后来虽然懂得用眼神,以及对规矩事先的再三言明,但也感受到与孩子有对立感,或无力感。这次在明领,孩子们站排,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不能提前三分钟站好,超时了还讲话,组长也没有负起维护的责任,等等。但感受到导师在应对的整个过程中很沉稳,心是松的,看不到焦急,看不到恼怒,也看不到无奈,在亲和里又透显着一丝威严。才发现之前我其实状态是紧张的,担心、害怕而提防孩子对规矩的破坏,虽然不说,但隐隐中自己的这种状态,是会被孩子感受到的。或者说,我是急于孩子马上转变,马上都达到我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其实规矩是要从心而发地去遵守,是需要引导,让他们明白规矩是来帮助他们,而非束缚他们;而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空间的。——没有了这一个对“性情”的认识与体会,就跟“教育”还差了一大截。我看到导师就有这样的一个大局观,这样的一个整体思维,像是在一个面中去看眼前的一个点,整个心放得很松、很稳,不会慌,不会乱,也不会被孩子一时的不遵守所影响,而能很从容地等待、调整、引导,一句句话,表达的也不是自己对孩子的情绪与要求,而是不断去戳孩子的“心”,让他们的心有一种疼痛感、愧疚感,一旦看到后来他们有变好的方面——即便还一时未能做好——也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这一点对自己触动极大!让自己对“规矩的维护”,有了巨大的观念上的转变,也更感受到了一种做教育的快乐!
心得二:引导孩子——“暖”
明领中有很多活动锻炼项目,孩子们很喜欢,玩得很开心,如果单抽出来看,这似与一般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若加上随后孩子的分享与导师的引导,就让人感受到不寻常!记得导师说过,表面相似的呈现,它背后根据的有无与差别,也必导致其性质的不同。明领活动设计背后的根据,在开发孩子的性情,这从历史的脉络上看,就是上承孔子的仁教。所以导师的引导是有功力的,看似寻常的话语,背后的用心却是在不断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平日的问题,而生出一股光明的力量,愿意自行改正。记得明领结束后与同来接受助教锻炼的一位老师交流,他的收获很深刻!也给我很大的同感。他说,通过这次锻炼,他对人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我问什么是“更深了一层”?他说,他看导师引导孩子,能感受到导师感受得到孩子内心的辛苦,孩子想“出来”这过程的艰难,所以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想逃避、会无力的时候,从导师那里却得到了一种安全感。如我就听到,某组组长勇气不足,导师直戳要害,说“你怕失败嘛”——眼神中透露着敏锐的光泽;后又说“我在这里,你还怕什么”——一丝暖意也淌过了在一旁听的我。我也发现,导师很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甚至日常的表现,对孩子的问题很了解,好像成竹在胸,当一点评的时候,总能直戳要害,让孩子一下被摄住,隐隐脸红,甚至眼泪暗落。从孩子随后的频频点头中能感受得到,导师的话,一句句都打入了他们的心中。我也才意识到教育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回到人身上,从这件事出现的问题,看到孩子其他类似的事也会出现问题,故不是解决这件事,而是帮助孩子看到他这件事背后自己的问题,而去解决这个问题,让他的生命得以成长!
心得三:等待成长——“喜”
这两次助教锻炼收获都特别大!一方面看到导师是如何接引孩子,一方面导师又给我们上课,把他们之所以这样接引孩子背后的“心法”呈现给我们,故让人有一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通透感。记得导师说的很多话,都让自己很感动:
“要很轻松地自己先示范守好规矩。”
“要包容孩子,接受孩子。”
“我们是来当老师,不是来当妈妈。”
“成长是自然的,而非勉强。”
“读经最重要的是读到经典背后的精神。”
“不要事先框定孩子有什么问题,而这样要去解决孩子的这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受影响?因为自己生命里有脆弱。”
“把情更细一点流露出来。”
“当对人心中有爱,自然就会化为行动。”
“学会主动表达你的关心。”
“看到自己有不足不是很惨,而是发现自己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至少要放一些种子在他们身上。”
“人的成长是需要空间的。”
……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这让我对孩子更能生出一份欢喜,像导师说的“整体思维”,去看到孩子的变好是需要空间的,是需要各方面因素的结合,是需要他们的自觉与自行,而我们至少放了一些种子在他们身上,用我们的生命状态与真诚交流,去让孩子的心一度能“开”,能感受到一点成长的快乐,在日后就欢喜地等待这种子发芽了。以前说“人性本善”,但在我还更多只是一种概念;而现在却能感受得到那一份淡淡洋溢着的轻松、自然、喜悦,让自己当下的身心很舒敞,因为明白他们在这里不是被打鸡血,而是“看到了自己”;不是被逼着往前走,而是自己生出了前进的力量,并有导师帮他们引见的方向。不要说他们,我自己都感到很踏实!可能,也是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成长过来的,所以很放心!不急了,不执著了,而努力地去做,用自己的心,去好好地体会他们内心的那一点光耀,悠悠远远,真一片清凉!
希望有缘与你们再会哈——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