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有塑料姐妹花的友情,其实职场中一样,大把塑料姐妹花。都说,职场很难有真正的友谊,这点一点都不假。
再单纯的公司,简单的部门,这样的人都会存在。本人就很不幸遇到了这样的姐妹。友谊会随时变化的,有的时候,某些人一脸热情的贴上来,其实,你得学会判断,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塑料花姐妹倒不可怕,无非有利益的时候抱团,没有利益的时候散。可怕的是,有的塑料花姐妹转身就能变成毒蛇,反咬你一口。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需要学会判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刚入职场的时候,想想自己还是比较单纯的,虽然说不至于随便在人面前说老板的坏话,但对于塑料花姐妹,还是缺乏较为深刻的认知。所以,当有利益发生,得知被人告黑状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比较难受的。你不得不承认,搬弄是非,蛊惑人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需要天赋的,自己成为不了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边。人家可以跟你谈得很来,也一样跟别人谈得很来。自己的信息会不会很快被人作为筹码交换出去,自己会不会被人捷足先登,在顶头上司那里打你的小报告。这些都是很难讲的。 平时跟你很好,说得十分热闹,转头可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当然,要看准一个人,很难。毕竟,不是时刻都有机会出现,不是时刻都能有利益的冲突。只是,如果你毫无防备,真的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还懵懂不知世事,就是缺心眼了。这样的经验教训可大可小。我认为,越早出现越好,这样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
举个例子,某公司面临被收购,母公司放出来很多不同的经理职位给大家去竞争,但前提是被收购方的经理们需要先签合同,降低职位,然后再参与面试竞争。在这个过程里面,就有个小白同事,跟同样一起参与竞争的同事,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联系,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各种面试安排和细节。最后,直到整个过程完毕,水落石出之后,她才发现,那个同事原来早就被内定了某个经理的职位。原来,对于面试的各种期待,准备和投入,她是真的,人家却都是演的,甚至,人家都没有参加所得到的那个经理岗位的面试。而很多人,为了争取不同的经理岗位,参加了二次甚至三次的面试。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家是拿了保送票,淡定的签了降级合同留下,而自己,纠结了半天签的那个降级合同就是终身的了。其实,当时是有得选择的,如果选择离开,可以拿一笔不菲的赔偿金。但当时,一方面是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另一方面也是耳根子软,受到当时环境和周边人的影响,特别是塑料花姐姐在最后还使了把力。最后,自己就是既没有职位,又没赔偿,只能憋屈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一线岗位上面慢慢熬了。
这样的塑料花姐妹,明明自己心里有数,却还要劝大家留下,参与之后没有机会的竞争。并且,塑料花姐姐还要时不时再炫耀一把,说什么,“哎呀,之前XX老板跟我暗示过我有经理位子的。当时没有太在意“ “我题目做得很好啊,我在学校就是学霸”等等,还要在人家的伤口撒点盐。这样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事情,就有人可以做得出来,而我们的小白同事,其实资历很深和职位原本都不低的,之所以说她是小白,就是眼看着她这么傻乎乎被套的无奈了。
人在职场,还是要随时长个心眼,没事一起聊聊吃喝玩乐不要紧,关键时刻,还是要留个心眼。这样的塑料姐妹花,只能是庆幸有这个机会认识清楚,今后就保持礼貌的距离比较好。
人在一生职业生涯里,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出奇,如果说从来没有遇到过,也一定不是好事。你有利用价值,才能被人利用;有机会出头,才能有各种的争斗;有能力,才能被人嫉妒。总之,认清楚自己,不妄自菲薄,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至于塑料花姐妹们嘛,一方面,你可以把她们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一起演戏。不用太当真就好。活着不就是这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