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和父亲聊起我的母亲,他是这样说的:“你和你母亲太像了,只是她书读的少,没有你遇到事情处理的灵活。”是这样的吧,就算母亲在我出生的时候都有生病,小的时候父亲也会有意的想要割裂我和母亲的关系,我仍然像她。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吧,她是我的母亲,不自觉的想要追随她。
课堂上流了很多泪,不知道是母亲的眼泪,还是我自己的,当老师说进入自己的母亲时,我的心变得异常的柔软,看到面前内心忧伤的人,忍不住想去抱抱她安慰她。看到大家聊天,我融不进去,只想安静的坐在一边,当听到有人自暴自弃,忍不住想去安慰她。看到老师当时严肃的表情,不知道觉得是我的父亲,还是母亲的父亲,当他对于我的关心没有丝毫回应的时候,我的心里既愤怒又悲伤无助。
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母亲安慰别人的那句话:别想太多了,前面的路黑咕隆咚类,谁知道下一脚踩到哪里?想恁多干啥?这是安慰别人的话,也是安慰或者说麻醉自己的话。对于自己的命运,觉得无奈,觉得抗争不了,索性妥协吧。想起我老公在我每次莫名悲伤时,说我:“你为什么那么消极呢?你不试怎么知道改变不了现状呢?”课程结束后,我对老公说起这件事,他说:“以前咱妈那一代,她们受知识文化的制约,自己的眼界,包括社会的支持都是不完善的,但我们不是啊,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压抑委屈自己。”得夫如此,妇复何求啊。❤
老师问我:“当我没有回应你的关心时,你内心是怎样的?”如果换作以前,我必然是愤怒的要抓狂的,可是现在,我不会了,我已经可以理解我的关心也许是对方不需要的,甚至困扰到了对方,但我仍然会有一点失落,希望逐渐的,这样的事情,我能更坦然的接受面对。
以前也知道母亲不容易,但是没有很深入的去了解过,这次体会到了她的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和向命运妥协的无奈。
尽管她是我的母亲,我从心底是愿意追随她的,但是,我看到了她的种种不幸,我要努力摆脱她对我的负面影响,我不是她,尽管我们很像。我拥有她不曾拥有的各种资源,我一定可以成为比她幸福的人,我知道她心里也是这样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