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蜜妈
福娃蜜妈
每晚下晚自习后接娃回家,都会共同走一程,夜路。
这是一段,不到十分钟的路程。
学校大门外,是一条四车道的马路。常有接娃的车,层层叠叠,停在路边上。加之过往车辆,来来往往,不乏人行道上的横冲直撞。最初的印象,这是一个潜藏高危因素的地方。娃刚来这异地上学时,我们家长非常紧张,过马路没设红绿灯担心秩序太乱,每天都会早上送晚上接。慢慢熟悉环境后,体贴的娃主动提出早上出门太早不用送,可以自己去学校。提着一颗心让娃单独出门,总会千叮咛万嘱咐,把“过马路左右看”的传统规则与“不和人行横道线上的车抢道”的时代特色,强调又强调,重复又重复,确保万无一失。人的适应力,每每超乎有限的认知。和娃一道,很快适应了这,城乡结合部日建日新的喧嚣嘈杂。不再担心,娃一早,独自过马路,去学校。但每晚的回家,却一定会去接,风雨无阻,从不耽误。过马路后,要走一小段门面商铺。晚上九、十点左右,就卖文具百货、教辅书籍的小店还开着门,明艳的灯火,陪伴晚归的学子,照亮回家的夜路。路边也有流动的烧烤和各种小吃摊,挨挨挤挤,连连牵牵,烟熏火燎着各色飘香。虽然夹杂着一些不明所以的气息,与站立路走的吃相,却也有些许深夜食堂的味道,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晚上,最易勾起,馋涎欲滴的食欲。穿过这短暂的鼎沸,便进入蜗居的小区前门。小区倚靠隔路相望的学区房的地利人气,无论是建筑还是设施,基本都是安置房的标准,与其高昂的房价和租金毫不匹配。夜晚的路灯,低矮而暗沉,在影影绰绰的植物掩映下,愈加的静寂,黑魆。这时,路上走着的,多是下晚自习回家的孩子和家长。有小声交流的,也有默默赶路的。窗口的灯亮,已很稀少。每晚,我和娃,从前门,走通整个小区,到后门,上楼回家。路面看不清,我会挽着娃的胳膊,相互依靠,避免摔跤。短短的几分钟,我们一路聊着,从不冷场,总是不够聊。有时娃会边走边点外卖,边和我聊天,分身乏术,就有些手忙嘴乱。回家后,娃忙着加餐,忙着阅读,忙着刷题,还得洗澡、刷牙、戴角膜塑形镜,可谓争分夺秒,没有一点空隙。交流,基本在路上,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金贵难求。就在这一段,短短的夜路中,我了解到,娃起起伏伏的喜怒哀乐,大大小小的班情校事,形形色色的老师同学……从只言片语,断断续续,我拼凑起,娃的青春心路,与成长步履。谁的青春不忧伤,谁的青春不迷茫?急遽的身心变化,总会带来,诸多的不适应,不和谐,不愉悦。在冲撞奔突中,几多困惑,几多探索,自我否定,自我蝉变,安放暗流涌动的青春。娃的青春期,与这异地求学,同时来临。整个人躁动不安,神思飘浮,难以专注。憋着一股劲儿,与外界对抗。实则是,惊惧于面目全非的自己,在剧烈的内外冲突中,找不到出路,惶惶然不知归处。光阴如沙漏,从指缝迅疾溜走。娃所在的初一竞赛班,三年学制浓缩为两年,其强度与难度,超乎寻常。全力以赴尚且捉襟见肘,遑论分心缺位?!娃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与考验。
青春期,人生成长过程中,一段美好而曲折的路途!它是一道屏障,将无限风光,隐约于曲径通幽处,牵引着新奇的目光,一探究竟。它是一座火山,躁动狂逸着年少的狼突鸱张,挑战着理性的底线,反反复复。它是一弯分水岭,把过去和未来,阻隔在两端,呈现截然不同的两重天,晴雨由己。陪娃走在,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青春路上,几多焦灼,几多忧虑。哪怕,已使出浑身解数,亦难以收获预期效果。青春期,成为娃成长途中,最大的拦路虎。
漫漫无眠夜,陷入无底深渊,祈望天际的星光,能指引方向,将前路照亮。四周却是一片,不着边际的黑暗,惟余自己的呼吸,一张一翕。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碰壁。寻寻觅觅,终发现,无法助力娃,迈过这道艰难的坎儿,是源于自己,成长中曾欠下的债,并由此代代相传。试想,都未像样学习过,青春期的基本常识,又何以帮助娃,解开多事之秋的身体、动荡不安的心理的缠绕?自己的见识,只有头顶那一孔,四方井的天,又何以带领娃,遨游辽阔无垠的世界,探险层出不穷的未知?人生缺失的环节,迟早需要补课。非常幸运,一位大姐,有针对性推荐的书籍。轻薄的纸张间,洞开另一个崭新的世界,让你的心智,豁然通达,让你的眼神,无比明亮,透视若干困扰。边学习,边解惑,和娃共同行进在,探寻自我的路上。相互成长,携手并进。
自己的路,终究得孤独的走。但有些黑黑的夜路,却需要有人陪。走在人生这条,回家的路上,寻找来处与归宿,总会经由一些,幽暗的夜路。未成年的,小小的娃,尤其需要,一双温暖的大手,扶助度过,最黑的路段。
有人托底的娃,才不会自暴自弃,跌入谷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少年初长成
【作者简介】
蜜妈,杨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执教。陪娃一道读书、写作,写成《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与福娃合著散文集《你的九岁,我的九岁——亲子文学成长手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
福娃蜜妈合著亲子文学成长手记
齐悦梦想社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