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洛克在这个谜一般的秘境里,写下了他对卓尼最深切的感受:这个城镇可能在它六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一丝变化。
现在90年过去了,卓尼的时光仿佛停止了一般,安静的保留着难得的纯净之美、世外桃源般的简单快乐。而这些在时间里停住的村寨也成为了卓尼最美的风景。
即使在今天,也没多少中国人知道“卓尼”究竟在哪里。
如果我跟你说甘南,肯定会有很多人附和道:“甘南啊,我去过啊,知道的知道的。夏河、郎木寺、扎尕那这些地方都去过的。”其实,卓尼也是属于甘南的,但却只是一个角落,这个地方几乎不被人知道,也注定被人忘记。
上个世纪20年代,却有一位名叫约瑟夫.洛克的奥地利裔美国人跋山涉水坚持要来这里,并且一住就是多年。
根据记录可知1876年至1928年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有42支之多,但能深入到迭部山区的只有约瑟夫·洛克1人。洛克在这片西方人未涉足的神秘的土地上不仅收集了很多信息,最屌的就是这个著名的植物学家跟当时卓尼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了结拜兄弟,不仅受到他的热情招待和帮助,并且在当地得到藏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记载显示当年洛克离开迭部时,杨积庆土司的藏兵一直护送着他到了边界。在这一天的日记里洛克写道:迭部再也不属于我了。
她,是元明清以来的西部重镇;
她,秘藏于茶马通道和汉藏走廊;
她,承袭神秘的风俗和古老传统;
她,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
她,就是卓尼。
她,才是遗落人间的香巴拉。
01,这里有比拉卜楞寺早上几百年的寺庙
禅定寺安多地区建寺最早的寺庙之一
它比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要早四百五十多年,是甘南乃至安多藏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
记载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应忽必烈的邀请前往内地讲经传法时,途径卓尼沟,见此地风景优美,苍松翠柏,山清水秀,建寺于此
千百年来,这座佛教名刹梵音袅袅,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禅意
02,这里有世界上第二大藏学府
贡巴寺
这是一个极其殊胜的地方,周围森林茂密,奇花异卉竞相斗艳,长有各种珍贵的药草,芳香四溢;山泉处处,如明珠璀璨夺目,珍禽异兽出没于林间,鸣啭于枝头。因此,这里历来被佛教信徒尊为吉祥宝地
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当时为祝寿当朝皇帝和皇太后祝寿,举行了大规模法事,并在原扎仓的基础上,扩建了其他扎仓。皇帝为该寺颁赐了“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和“皇太后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以及寺院的匾额,金字、旌表和金银五千两,大寺的诰封金册等。后经过发展,清末,贡巴寺归属夏河拉卜楞寺
在这里,你看到最盛大的宗教仪式与最虔诚信众,
感受这个宗教圣地的非凡魅力,仰望信仰的力量
03,这里有全藏区古代服饰及礼仪的“活化石”
三格毛儿
“觉乃”藏族是一支来自西藏的藏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卓尼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服饰更具迷人魅力
即使在服饰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觉乃”藏族妇女服饰还保留着吐蕃时代的西藏农区藏族服饰的特点,特有的三格毛服饰是西藏农区宫廷服饰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可以说是全藏区古代服饰及礼仪的“活化石”。这种服饰文化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觉乃”藏族妇女的头发都梳成三根粗大的辫子
当地汉语方言中把辫子称为“格毛儿”,所以把觉乃藏族妇女又俗称“三格毛儿”,衣着服饰统称为“三格毛”,又作“三格瑁”
04,这里私藏了一个“小九寨”
大峪沟
青山滴翠,流水成韵
碧波荡漾的大峪河,苍翠茂密的林带,将这里环绕、簇拥在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佳境中
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大峪沟东南
这里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
05,这里有安多藏区第一村
尼巴村百年藏寨
这里地处车巴沟中游的尼巴乡,“尼巴”为藏语译音,意为“阳坡”。
尼巴村村寨的房屋建筑格式类同,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古色古香。这些藏式房屋由厚厚的泥土打成,只在中间有二至三眼天窗,从外面看呈土黄色,颜色单调。从低到高,层层叠加,户户相连,组合成一个严密壮观的防御整体。
一看那坚固的结构和雄傲的阵势,就明白是战乱年代防盗防匪、抵御入侵的需要。特别是蓝天白云下,家家户户房顶上搭晒青稞的架杆密如蛛网,纵横交错,更给山寨增添了神圣神秘的色彩。
尼巴村全村几乎80%的民居均为这种独特的木质建筑,且全部为居民日常居住所用,保留如此完整的百年藏寨在甘南乃至整个藏区极为罕见。
除了保留有独特的建筑以外,尼巴村还保留了古老的文化和传统观念,注重文化教育和传承,村子里民风淳朴,古风遗韵浓厚,人们生活简单自然,十分重视家庭伦理、讲求孝道。
因此这里还是一个神奇的长寿之村,村里生活着许多百岁老人,堪称“安多藏区第一村”。
06,这里有洛克结拜兄弟---卓尼土司杨积庆
杨积庆,他是世袭的第19代卓尼土司
传说杨氏土司的始祖在唐朝末年率其家族和十六部落离开西藏,经过几个世纪的辗转迁徙,由四川若尔盖进入甘南。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卓尼土司的先祖们征服了迭部达拉18族,他们入京朝贡,被封为洮州卫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即第一代土司;明正德三年(1508年),第五代土司旺秀进京晋见时,皇帝赐其姓杨名洪,从此卓尼土司世代以杨为姓。
他这个人很传奇的很,卓尼人喊他杨土司。
杨积庆从小机敏好学,光绪28年(1902年),才13岁的他便破例承袭祖父的土司一职并兼禅定寺护国禅师。
洛克在卓尼期间受到了杨土司的热情款待,他在后来为美国《国家地理》杂上的某篇撰文这么描写杨积庆:“他,血统半汉半藏,中等个子,修长,聪明,衣着时髦,是卓尼唯一穿着考究的人。“
他对于外界有惊人的独到见解”,虽足不出甘肃,但“眼界开阔,精明能干,掌握国内外的政治局势”。
07,这里是“洛克之路”的重要一段
车巴沟,奇山异水,风光旖旎
车巴沟为黄河支流洮河水系的支流。
其沿线贯穿区域即为车巴沟景区,沿沟分布着刀告、尼巴两个乡。
这里沿线不仅有水流潺潺、牛羊放牧的恬静田园诗风光,又有百年藏寨、藏学府等独特的民族文化等。
人类学家、”植物猎人“约瑟夫·洛克在甘南卓尼进行考察时,在车巴沟留下了许多的痕迹,这里是”洛克之路“的重要一段。
08,这里有四大名砚之一--洮砚
“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
洮砚历史悠久,在宋初就闻名于世
其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
卓尼历来就有“洮砚之乡”的美誉
这里有被称为“小上海”的麻路小镇
在车巴河与洮河交汇的三角冲积平原上,有一座美丽的麻路小镇
麻路藏语为“下游部落”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两河沿岸是平坦肥沃的千亩良田,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矗立一座长满千年古柏的柏香山,山下的村镇藏式木楼与红瓦相间,村镇里“L”形大街上游人如织
镇子上有扎古录乡政府,车巴林场、卓尼县藏医院、麻路邮电所等机关单位,街上的人流中既有藏袍藏靴的民族传统服饰,更有与国内大城市紧密相随的时髦打扮
因而该镇素有“小上海”之称
卓尼本就不是属于我的
这里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秘藏山水
蕴藏历史
甘南路上封存的秘境
多少次经过却错过了他
这里就是卓尼
我已经看过了
我好想好想回去再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