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为人父母的朋友谈论电子产品对于儿童视力的损害,大都是控诉孩子的眼睛。
真相是,相比视力来讲,情商才是电子产品的重灾区。
当代儿童无形中成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受害者,他们情商低下,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比起前几代人工作的时间更长,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切断了他们与大家庭的联系,而且他们的“空闲”时间过于刻板和有组织性。
孩子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间里,不会对正常世界的情绪处理有太多的帮助,有的时候还会树立错误的虚假经验。
我们拿生气来举个例子。任何人都会生气,但是你会不会正确方式的生气,就像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早在《伦理学》中的描述:
“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
家长们更捏一把汗的是,孩子童年时期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的情绪经验塑造了情绪的神经回路,从正面或负面影响了我们情绪智力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生活的最基本的情绪习惯是在童年和青少年的关键时期确立的。
情商其实译为情绪智力更为贴切,是用来何维持我们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的。简而言之,情绪经验——即使是童年期最刻骨铭心的心理习惯,也可以重新塑造。情绪学习是一生的课程。
改变获得性情绪模式需要很大的努力,那么要改变我们由基因决定的回应,比如说改变天生反复无常或特别害羞的人的习惯性反应又需要如何做呢?情绪罗盘的范围取决于气质——也就是体现我们基本性格特征的背景感受——的影响。气质可以定义为我们情绪生活的典型心境。
“情商(情绪智力)”能从象牙塔走入民间,特别是从实验室理论到付诸管理和教育的实践,又进而促进情商研究的学术繁荣,戈尔曼可以说是立了头功。虽然他本人原不是专门研究情商的学者,但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学养给予了他足够的学术理解力和判别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职业角色又赋予了他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文字传播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情商》一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EQ”一词开始在各国语言中流行。
《情商》1996年出版,2006年10周年版本为最后版本。随着戈尔曼的研究持续,陆续出版了和情商相关的新著作,目前国内出版的是戈尔曼的6本著作。此本《情商》虽然出版20年,但对于情绪智力(情商)的阐述十分系统,论证充分,举例清晰,作为了解情商入门十分恰当。同时,作为情商科普的开山之作,本书也被引用和误解了不少,比如这条:
在成功人生的决定因素当中,智商最多有20%的贡献率,情商决定了了80%。这句话大家想必见过了不知多少遍,而出处就是这本书。
但这句话,实打实的错误!
原话是:其余80%由其他因素决定。余下80%中情商是个关键部分,但不是全部。
为了便于介绍本书,本人在拆解时做了一些结构和内容的调整,以便于理解:
- 情商是什么
- 情商和大脑
- 情商的作用
- 善用情商
① 情商是什么
▧ 情绪的作用
看过一部歌舞剧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比约克主演,记忆十分深刻。讲的是一个盲人妈妈,为了攒钱给自己孩子治聊遗传的眼疾(否则成年后会和她一样变成盲人),辛苦攒钱,但为了反抗偷钱的邻居,失手杀了他,并且面临一个选项:是拿钱请律师为自己辩护,还是把钱留给孩子给他光明。
意料之中,她选得是后者。对她来讲,这就是她生命的意义所在。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亲代的自我牺牲是为了“成功繁殖”,即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未来的世代。不过对于危急关头奋不顾身的父母来说,这一切都是出于爱。
基于这一点,社会生物学家对此提出了感性压倒理性的观点。他们认为,情绪指导我们迎接困境或重任的挑战——这些挑战和任务往往过于重大,无法交由理智单独处理,比如危险、痛苦的损失、百折不挠坚持目标、建立人际关系、组建家庭等。由于有了情绪的发展,人在面对不同情景的时候,会引入不同的情感干预:
- 快乐时:主要的生理变化是负责抑制负面感觉及提升可用能量的大脑中枢活跃度增强,而产生忧虑情绪的大脑中枢趋于平静。
- 坠入爱河的:会唤起温柔的感觉和性满足,同时还会唤起副交感神经——这和人在恐惧或生气时“战斗或者逃跑”的行动生理模式截然相反。副交感神经模式俗称“放松反应”,此时身体处于平静和满足的状态,易于合作。
- 吃惊时:眉毛会往上挑,使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允许更多的光线射向视网膜。从而捕捉更多关于意外事件的信息,以便准确分析当下的情况,确定最佳行动方案。
- 厌恶时:面部表情在全世界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传递的是同样的信息:吃到或者闻到让人很难受的东西,或者类似这样的经历。厌恶的面部表情——上唇撇向一边,鼻头微微皱起,达尔文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为了不吸入有害气体而屏住呼吸或者吐出有毒的食物。
- 悲伤时:情绪帮助个体适应重大的损失,比如亲人的死亡或者极大的失望。悲伤会降低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热情,尤其是娱乐活动或者享乐。随着悲伤情绪的加深,并慢慢滑向沮丧,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缓。这种内在的收缩为个体创造机会哀悼损失或者幻灭的希望,领悟损失对人生的影响,并且在能量回升之后开始新的生活。能量的降低还可以把哀伤而脆弱的原始人类留在家的附近,也就是留在更安全的地方。
▧ 大脑的发展
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脑自下而上生长发育,由较低级和较原始的部分发育进化出较高级的神经中枢。
人脑由细胞和神经液组成,重约3磅,是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近亲——其他灵长类动物大脑的3倍。
- 爬虫脑(脑干):大脑最原始的部分是包围在脊髓顶端的脑干,主导呼吸、人体其他器官的新陈代谢等生命基本功能,同时控制刻板反应和动作。脑干没有思考或学习的功能,它只是一个预先设定程序的自动调节器,旨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并作出确保生存的反应。这种大脑统治了爬行动物时代。
- 情绪脑(边缘系统):脑干是情绪中枢的起源。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情绪中枢进化成会思考的大脑,即“新皮层”,这层充满皱褶的灯泡状器官位于大脑的最外层。思考脑从情绪脑进化而来,这一现象很能说明思维和情感的关系;情绪脑的出现要早于思考脑。人类情绪最早起源于嗅觉,更准确地说是起源于嗅叶,即接收并分析气味的细胞。由于这部分大脑环绕并包裹着脑干,因此又被称为边缘系统,并进化出了两个强有力的工具:学习和记忆。
- 思考脑(新皮层):1亿年前,哺乳动物的大脑发生了生长突增。在原先薄薄两层皮层——这部分的功能是计划、理解感受、协调行动——的顶部,出现了几层新的大脑细胞,从而形成了大脑的新皮层。和最初的两层大脑皮层相比,新皮层具有异乎寻常的智能优势。
▧ 感性和理性
在进化过程中,新皮层具备的精妙调节功能使生命机体在趋利避害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更有可能向后代遗传包含同样神经回路的基因。新皮层具有制定策略、作出长远计划和其他谋略的功能,这是生死攸关的优势。除此之外,艺术、文明和文化的繁盛也都是新皮层结出的硕果。
大脑新皮层还为情绪生活增添了色彩。比如爱情,边缘结构能够产生愉悦和性欲的感觉,即激发性欲的情绪。而新皮层的出现及其与边缘系统的联系,使得母亲与孩子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联系是家庭单元的基础,母亲负有长期抚养孩子的义务,从而使人类的发展成为可能。
新皮层虽然是大脑的高级中枢,但并不能控制全部的情绪生活。对于心灵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情绪的紧急状况,新皮层需要服从边缘系统。由于大脑的高级中枢发源于边缘系统,或者说扩展了边缘系统的功能范围,情绪脑在神经结构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理性和感性,智商和情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我们的心理生活。
理性心理是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理解模式,具有清醒的意识,会思索,能够进行思考和反思。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认知系统:冲动、有力,有时没有逻辑可言,即情绪心理。这种感性与理性两分系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心”和“脑”的区别。内心认为某件事情是对的,与通过理性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对于二者的信服程度是不同的,前者要更加笃定一些。
理性和感性对心理的主导比例是一个平稳的梯度,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主导作用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这种影响机制很可能源于千万年的进化优势,情绪和直觉能够指导我们在危急关头作出即时的反应——在这种形势下,停下来思考应该如何行动很可能会让我们丧命。
② 情绪和大脑
▧ 海马体和杏仁核
情绪对心理生活的影响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在于,我们会突然爆发出狂热的行为,但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又为此而后悔。
在这种神经失控现象时,边缘脑的神经中枢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召集大脑的其他部分服从其紧急调度。
而能够对大脑进行“神经接管”的现象发生在边缘脑的神经中枢杏仁核,也就是人的“激情中枢”。
人类的杏仁核位于脑干顶部、环状边缘系统底部附近,呈杏仁形状,是相互联结的组织复合体。杏仁核分为两大核群,左右脑各一个,分别位于头颅内侧。
流泪是人类特有的情绪信号,由杏仁核及其附近的扣带回所控制。被拥抱、抚摸或者安慰可以舒缓大脑的这个区域,使人停止哭泣。假如没有杏仁核,我们就不会流出伤感的泪水来舒缓情绪。
海马体和杏仁核是原始“嗅脑”的两个重要部分,嗅脑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唤起皮层和新皮层。现在这些边缘结构负责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大部分功能,杏仁核则是情绪事务的专家。
▧ 丘脑
在边缘系统的丘脑,除了有一束较大的神经元联结丘脑和新皮层之外,另外有一束较小的神经元直接联结杏仁核。这条更小、更短的通道类似于神经的后院小巷,使杏仁核能够直接接收某些感觉信号,并在新皮层接收全部信号之前作出反应。
接收到输入的感觉信号之后,杏仁核就会扫描每一种应对烦恼的经验。杏仁核在心理生活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类似于心理哨兵,它质疑每一种处境、每一种认知,此时大脑中会出现一类最原始的问题:“我讨厌它吗?它会伤害我吗?我害怕它吗?”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在当前时刻趋于肯定,杏仁核就会作出即时反应,就像神经警报一样,向大脑的各个部分发出危机信号。
人脑通过一种简单而精妙的方式使情绪记忆产生一种特殊的潜能:机体的神经化学警报系统能在生命面临威胁的紧急关头,主导身体作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同时还会把这一时刻深深刻入记忆。在应激状态下(或者在焦虑甚至极度喜悦兴奋的情况下),神经从大脑迅速传递到位于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促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遍布全身,主导机体为紧急状况作好准备。杏仁核的神经元被输入信号激活后,继而向大脑其他部分发出信号,使个体加深对当前情况的记忆。
杏仁核唤起的程度越强,记忆就越深刻,那些最令我们害怕或恐慌的生活经历是我们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哺乳动物这种原始、次要的大脑系统相当于非哺乳动物主要的大脑系统。它为激发情绪提供了快速通道。不过它又是一种快捷而粗糙的过程,神经细胞反应很快,但不甚精确。
难怪我们对于爆发性情绪的阴暗面了解如此之少,尤其是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杏仁核在新皮层了解情况之前,像精神错乱一样爆发出愤怒或恐惧的反应,原因在于原始情绪的爆发不仅独立于而且先于思想的产生。
▧ 两个大脑
前额叶皮层是负责工作记忆的大脑区域。
不过由于前额叶与边缘脑之间存在着神经回路,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的信号会制造神经静电,从而破坏前额叶保持工作记忆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有两个大脑、两种心理,以及两种不同的智力——理性智力和情绪智力。
我们的行为由两者共同决定,智商和情商同时在发挥作用。如果它们彼此合作愉快,情绪智力和理性智力就能双双得到提高。
③ 情商的作用
▧ 情绪的组成
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自我调节情绪和防止困扰情绪影响思维能力;以及富有同理心和充满希望。
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的《心境》(Frame of Mind)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反智商宣言。该书认为,人生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某一种独占性的智能,而是取决于范围更加广泛、包含7种关键变量的多元智能:学业智能(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事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
其中的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核心是准确识别及回应他人情绪、气质、动机和欲望的能力。
其中的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核心是正视及辨识自身感受,并以此引导行为的能力。
人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情绪技能低下可以得到弥补,情绪智力的每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个体的习惯和反应,通过有效的努力,个体的习惯和反应就可以得到改善。智商和情商这两种竞争力因素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的。
随着研究发展,萨洛威在1990年最先提出情商概念,由5个领域组成:
1.了解自身情绪。自我意识,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该情绪的想法,是情绪智力的基石。
2.管理情绪。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
3.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即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础。能够进入心流(flow)状态。
4.识别他人的情绪。同理心是基本的“人事技能”,同样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
5.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艺术属于管理他人情绪的一部分。
▧ 情绪的激发
假如情绪极度强烈,挥之不去,超出了正常范围,它们就会滑向可怕的极端——慢性焦虑、失控的暴怒、抑郁等。如果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则需要通过药物或心理疗法加以控制,甚至双管齐下。
个体对危险的知觉起到边缘系统触发器的作用,边缘系统的激发会对人脑产生双重效应。
一是释放出儿茶酚胺。能量得到爆发性的迅速提升,用兹尔曼的话来说,足够应付“一次充满活力的行动过程”,“比如战斗或逃跑”。儿茶酚胺的能量提升可以持续数分钟,使身体在此过程中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情绪脑对对方实力的估计,开始一场恶战或逃之夭夭。
二是促肾上腺皮质。由杏仁核激发传递至神经系统,为行动准备创造振奋精神的整体背景,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比儿茶酚胺的能量提升要长得多。
一般来说,促肾上腺皮质唤起所导致的“一触即发”的状况,可以解释人们在已经被其他事物刺激或惹恼的情况下很容易愤怒的原因。所有类型的应激都能引发肾上腺皮质唤起,降低发怒的门槛。因此,辛苦工作一整天的人,特别容易被家里的事情激怒,比如孩子太吵闹或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在这种时候,人们不肯宽容,也没有办法晓之以理。
情绪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计划、为长远目标坚持训练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情绪确定了我们发挥各种内在心理能力的潜能界限,从而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表现。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快乐,甚至感到适当的压力并从中受到激励,这些积极的情绪促使我们获得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智力是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的性向或潜能,它从正面或者反面深刻地影响了其他所有能力。
④ 善用情商
▧ 社交艺术
情绪表达肯定会对情绪的接收方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情绪可以感染别人。
我们互相充当情绪转变的工具,正面或反面的作用都有。答案很有可能在于,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所表现出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声调以及其他非言语的情绪形式进行无意识的机械模仿。
有效的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情绪夹带是影响力的核心。
▧ 抱怨但不攻击
美国1890年结婚的夫妇,大约10%以离婚收场;1920年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18%;1950年结婚的夫妇,离婚率是30%;1970年结婚的夫妇,离婚的概率是50%;而1990年结婚的夫妇,离婚的概率徘徊在67%左右!如果这个数字可靠的话,这意味着近年只有30%的新婚夫妇可以维持婚姻关系。
抱怨与人身攻击的区别很简单。正常的抱怨是,妻子就事论事,具体地说出自己的不快,批评丈夫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表明她对丈夫行为的感受。比如,“你忘记到干洗店帮我取衣服,这让我感到你不关心我”。这是基本情绪智力的表达方式,直言不讳,但并不挑衅或消极。如果是人身攻击,妻子就会借题发挥,对丈夫进行全面攻击:“你总是这么自私,不关心别人。这正好证明了我不能指望你好好地做成一件事。”
这种批判会让对方感到耻辱、厌恶、羞愧和有过失,很有可能激发自我辩解,而不是改善做法。
保持婚姻健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夫妇争吵的具体问题上,比如孩子教育、性爱、金钱,家务等,而要培养双方共同的情绪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系列情绪竞争力——使双方保持冷静、同理心以及善于倾听等,能使夫妇有效地解决争端,还可以促成健康的分歧,即“有益的争吵”,确保婚姻健康发展,克服种种负面因素。如果任由负面因素发展下去,就会摧毁婚姻。
即便如此,如果丈夫或妻子一方出现情绪失控,就很难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婚姻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夫妇双方必须学会舒缓自身的困扰情绪。这就意味着掌握从情绪失控引发的情绪泛滥当中迅速复原的能力。在情绪失控时,个体失去了清醒地聆听、思考以及说话的能力,因此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个体无法保持冷静,就无法进一步解决当前的问题。
▧ 抱怨法则ABC
海穆·吉诺特向我们推荐了抱怨的最佳法则“XYZ”:
“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转而做Z。”
比如应该这样抱怨:“你没有打电话告诉我晚餐约会你会晚点来,我感到不受尊重和生气。我希望你打电话告诉我你会晚点到。”
▧ 心与药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的情绪状态对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现代医学护理常常缺乏情绪智力。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人脑一样具有学习能力。事实上,神经细胞与免疫细胞互相释放信号。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大脑,决定身体对自身的感觉,即判断什么是属于身体的,什么是不属于身体的。免疫细胞随着血液流遍全身,几乎与其他所有细胞进行接触。免疫细胞能识别出来的细胞就会安然无事,识别不出来的细胞就会遭到攻击。免疫细胞的攻击可以帮助人体对抗病毒、细菌和癌细胞,但假如免疫细胞无法识别人体的一些正常细胞,就会引起过敏症或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联结情绪与免疫系统的另一个关键通道是通过应激释放的荷尔蒙的影响实现的。儿茶酚胺(即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催乳素,以及有天然镇静作用的内啡肽和脑啡肽在个体应激唤起时会全部释放出来。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妇科腹腔镜外科医生卡姆伦·尼扎特(Camran Nezhat)博士说:“如果预约做手术的病人当天告诉我她非常害怕,不想做手术了,我就会取消手术。”原因很简单,恐慌和焦虑会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外科医生动刀的时候,血压扩张的静脉就会流血更多。失血过多是最可怕的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有时还会致命。
▧ 情绪教育要趁早
父母处理彼此感受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他们人生观的差异在人生的头几年开始形成。布雷泽尔顿建议,父母“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的行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学习兴趣以及对局限的认识”,这些素质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入学前形成的情绪性格。孩子是否作好了入学准备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了学习能力,分解为与情绪有关的七大要素:
- 自信心。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行为和世界的感觉;孩子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成年人会提供帮助。
- 好奇心。认为探寻事物本质是积极、有趣的。
- 意向性。产生影响的意愿及能力,并且持之以恒。意向性又与竞争力、有效性的感觉相关。
- 自控。与年龄匹配的调整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内在控制的感觉。
- 关联性。与他人相互理解、交往的能力。
- 沟通能力。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想法、感受与概念的意愿和能力。沟通能力又与对他人的信任感以及与他人(包括成年人)相处时的愉悦有关。
- 合作性。在群体活动中协调自身与他人需要的能力。
之所以要研究情绪智力和改变的方法,因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的情绪范围都会有各种偏好性。气质是与生俱有的,属于基因博彩(genetic lottery)的一部分,会对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研究者对这些曾经胆小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决定着天生胆小的孩子长大后是变得大胆,还是继续回避新奇事物、对挑战感到不安。卡根的研究团队发现,有些母亲认为必须保护胆小的孩子,避免他们遇到困扰的事情;而有些母亲则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胆小的孩子学习处理困扰情绪,适应生活中的挑战。前一种出于保护的想法往往剥夺了孩子学习克服恐惧的机会,反而助长了恐惧;而后一种“学习适应”的教育观点则可以帮助胆小的孩子变得更勇敢。
关于经验对发育中大脑的影响,最生动的例证莫过于对“富老鼠”和“穷老鼠”的研究。富老鼠分成小群体住在笼子里,笼子里有大量鼠类娱乐设施,比如爬梯和踏板。穷老鼠也住在相似的笼子里,但笼子里什么设施都没有。过了几个月,富老鼠的大脑新皮层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联结神经细胞的突触神经回路网,穷老鼠的神经回路相比之下则比较稀疏。两种老鼠出现的差异非常显著:富老鼠的大脑更重,因此不难想象,它们在走迷宫时要比穷老鼠聪明得多。用猴子进行类似的实验,同样显示了经验“贫富”之间的差异,人类身上肯定也会出现相同的效果。
父母教导孩子正确地处理情绪,比如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感受以及如何理解这些感受,不急于批评或妄下结论,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困境,提出解决方法,比如悲伤的时候除了攻击或退缩,还有其他的方法。父母的教导改变了孩子的迷走神经张力。
迷走神经张力是衡量迷走神经触发难易程度的指标。如果父母在这方面处理得好,孩子就会更好地抑制迷走神经的活动,防止杏仁核分泌促使身体战斗或逃跑的激素,因此孩子的行为表现也会更加正常。
▧ 情绪盲的代价
教育者一直以来为学生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落后而烦恼,现在他们意识到学生还存在另一种更值得警惕的缺失:情绪盲。
用布鲁克林一位老师的话来说,目前学校的重心在于“我们更加关心的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而不是下个星期他们是否还活着”。
这并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一种全球现象,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所产生的经济力量给美国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压力。现在的情况是,在受到经济问题困扰的家庭,父母双方不得不长时间工作,把儿童独自留在家中,与电视为伴;越来越多的儿童在贫困的环境下成长;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婴幼儿被留在管理不善的幼儿园,被人忽视。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亲子之间培养情绪竞争力的日常交流正在日益受到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