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司承接了个大的项目,作为半个owner,内心焦虑。总觉得业务部门提的需求实在是太不现实,在现有的时间、预算、人力物力等情况下无法满足,语气也开始不友好起来,中间还被各种challenge,实在是没好气。
直到对方的负责人说了句:“我们总不能首先考虑我们有什么限制。我们要先有自己的一个想法,然后再想办法去实现这个想法,中间出了问题的话再去解决。而不是总想这个做不成那个也做不成。”
醍醐灌顶。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确是两种差异特别大的思维方式。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都是前者。
当你是问题导向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困难。就好像当你是一个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钉子。你会很敏锐地洞察到现有的方案中有哪些地方可能有坑,哪些方面可能会阻碍我们最终目标的达成,有哪些限制,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
这无可厚非,因为任何一个方案我们都需要评价它的可行性。但问题导向下,你的视角是片面的,无法看到全局,甚至无法看到目标,而且很有可能被当下的困难吓跑,最终什么都做不了。
目标导向相反,你会先专注自己的大目标,自己想要到达什么样的地方,甚至这个目标长什么样,你描绘出一副宏伟蓝图,美好画面。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向后倒推,我一步步应该干什么。
这是成大事者应有的思维。
最近上了一个很贵的课,名字叫做《像CEO一样思考》,是专注战略和市场营销的实战沙盘模拟。参与者分成4-6个小组,在同一个市场上进行竞争,要通过自己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内的竞争数据,来做出一系列如生产、技术投入、销售及市场投入的决策,最终以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为评判标准。在最后的课程总结环节,好几个学员也提到了这样一个思维:专注于战略、目标,而不是总想着填坑,拆了东墙补西墙。
他们组在第一季度的时候由于操作性风险(其实就是不小心在某产品的生产量上多输入了一个0),导致某种产品货物积压,于是他们在后面的三个季度就一直想着如何把第一季度犯的错误弥补回来,一直想着如何能够倾销这一类的商品,完全忘了自己应该去想着提高技术,扩大营销力量,切高端产品线等等。而这个问题,也把他们一步一步带进了沟里。
其实在第二季度开始,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思维模式。在即时止损的基础上再明晰战略和目标,并且坚定按照这个战略目标去打,有很大的翻盘的机会。
我老板的老板说,“不能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想干什么才干什么”。正是她这种思维让她成了老板。
如果做事,都是基于现状,现有的能力,预算,各种情境,就无法拓展边界,驶向更宽广的未来。
如果做事,都是着眼于当下的问题,不想要去向哪里,那可能走着走着,就绕回了原点。
亲爱的少年啊,比眼下问题更重要的是,你将要去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