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天锻炼,今天回家。
——每天一句:“
第三章:《梦见考试:接受考验是强大自己的唯一出路》:
经常梦见考零分:
超我的惩罚:
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即欲望和本能层次的力量,超我则是规则层面的力量。本我渴望为所欲为,而超我则控制本我,自我则起着协调超我和本我的功能。
对于这个人格结构,还可以有更直观的理解,即将本我视为一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而将超我视为其‘内在的父母’。
‘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形成于一个人6岁前的经历,基本就是这个人小时候与最主要的抚养者的关系模式的内化,即现实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最终会被他内化为‘内在的父母’,而幼小的他,则被他内化为‘内在的小孩’。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6岁后人格就基本定形,以后可以改变,但难度很大。也就是说,这个人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决定了他的基本人格结构。
那么6岁前,父母对一个孩子的惩罚,就会被永远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之中。譬如,你做了一次恶作剧,但受到了父母的严厉斥责,那种记忆就会扎根于你的内心。如果父母相对比较严厉,你经常被父母严格教导或惩罚,你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或者,父母尽管不严厉,但因一些特殊的原因,你很小的时候就主动约束自己,做得像一个小大人似的,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譬如,父亲太忙,妈妈多病,父母都很爱你,而你则会回报给父母以爱,很小的时候就能主动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一来,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小大人’。这样一个‘小大人’会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大家都会夸你懂事。这看似是好事,但其实这个‘小大人’的本我被压抑了,你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个人拥有强大的超我,就很容易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感受到焦虑。只是,这种焦虑并不仅仅是生存性的,而是带着惩罚性。即,他害怕通不过考验,不仅仅是害怕自己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也害怕得到惩罚,既是害怕再也得不到老师、家长或其他人的认可,也是害怕得到超我,也即‘内在的父母’的惩罚。
——武志红《梦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