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边小住·通

阳朔糖舍酒店

这天上午,老板和老板娘都回客栈了,因为住客来的特别多。于是,做义工的表嫂临时有人顶替,就有了一个下午的假期。

难得表嫂有这么一大片空闲时间,可以出门放松一下。但天气实在不稳定,尤其是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时大时小。我们只好选择一个距离较近且多为室内的观光游览地——阳朔糖舍酒店。

除此之外,选择它还有另一个原因。每次出门旅行,我一定会在沿路或者游玩区域内找寻一两个最心仪的酒店住一两晚,太多了经济上会有压力,但这一两晚是必须的,哪怕省吃俭用。

“建筑设计的优美和雅致所带来的恩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是的,它远远超出物质享受,而是一种精神愉悦。

旅行不仅是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和了解,而且一路上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所遇种种都应算作旅行体验范畴。所以每晚的落脚点也不应被忽视。

于我,不仅没有忽视,反而特别看重。因为当我置身于优美雅致的酒店时,除了能让我迅速解除一天的疲累之外,它们的建筑艺术和风格还会带给我无穷的惊奇与快乐,居停的别样经历甚至会影响到我原有的生活方式。我喜欢那样的感觉:让美尽可能地多地环绕着我。

攻略一番,发现糖舍就是这次我小住漓江附近区域内的一个最佳代表。但因表嫂做义工,只有一个下午的假,而且我们也已有住处,所以我们只是参观而已。

只参观而不居住,不知酒店是否允许。疫情期间各地各单位的管理规定各不相同。打电话咨询酒店前台,说若喝下午茶或吃晚餐便可进去。

我们出发时间已晚,只能去吃晚餐。于是,我们冒雨驱车前往糖舍,开启我们建筑艺术的探索之旅。

酒店位于阳朔县漓江岸边,群山环绕,由一所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来,故取名“糖舍”。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糖厂当年曾红级一时。

糖厂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9年投产,日产量高达200余吨。厂里200多个工人天天三班倒,干得热火朝天。后来随着全国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糖厂古老的压榨手法不再适应时代需要,1998年不得不黯然关闭。

2006年,一个叫杨晓光的业主拿下这个旧糖厂,并将其打造成酒店,直到2017年7月1日,“阿丽拉阳朔糖舍”才正式开业。但在第二年11月,凯悦收购了阿丽拉品牌,该酒店遂成为凯悦酒店集团的一员。

2020年2月,该酒店因新冠疫情被迫暂停营业,7月1日,正式与凯悦酒店集团“分道扬镳”,不再隶属于凯悦酒店集团旗下的阿丽拉品牌,而成为今天的“阳朔糖舍”。

不管是何种原因让几家公司、集团分分合合,也不管是阿丽拉还是现如今的糖舍,我只想从该建筑的艺术魅力中感受美好和愉悦。

半个多小时后,汽车驶入糖舍的入口处。保安来到右边车窗前,问我们是否入住的客人。坐在后排座位的我按下车窗,说是去吃晚饭的。

门卫不放行,问我们是否有预定。我回答说没有,他说那就先在这里预定,付钱之后才能进去。

我抢在表哥表嫂之前用微信支付了450元的定金,人均150元,算是最低消费,也可当参观门票吧。于是他客客气气一边指引停车场的位置,一边按下门闸开关,放我们通行。

酒店的入口处格外低调,若不是导航提示目的地已在左手边,我们定然会错过。而进入门岗到停车场,再从停车场沿水磨石楼梯步行到地面上,一路灰暗。

三人均未说话,不知是因为晦暗的天气和灰暗的建筑让人肃穆,还是因为各有心事。反正我是心怀忐忑的,因为跟表哥表嫂介绍这里时,为了让他们一起来,我极尽吹捧之能事。现在他们如果失望,我就很难为情了。

上到停车场的出口,两座不同造型的山石雕塑,分别矗立于上下两层楼梯平台的中央。与其说是雕塑,不如说是从阳朔的随便某个地方,随便搬来的两块大石,其中一块黑色中略带暗绿色苔藓,含蓄而清丽;另一块则裸露着斑驳的黄褐色,就像一个猿猴袒露胸脯,粗旷而张扬。

灰白色的建筑露出一半天空,芦苇从墙后探出头来迎风飘舞。清凉的风夹杂着漓江的烟雨味道,与山石一起将我们迎出地面。交响乐的序曲,仿佛在渐强的光亮中开始奏响。

我一眼就看见对面的莲峰,厂房和烟囱,还有投下它们浅浅倒影的水池,就像看见了一颗最诱人的巧克力,可我不舍得马上去品尝,要留待稍后慢慢享用。我把视线挪开,先顾左右言其他。

纵深感极强的长廊

左手边是一条纵深感极强的长廊,大概通向客房吧,建筑的灰白色让人不得不想到是否是加工前白砂糖的模样,而镂空的砖墙定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糖砖”。

走出长廊,右手边是一座老厂房,屋檐下的砖墙上,“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几个白色大字,赫然醒目。这里的砖与长廊的砖明显不同,然而新旧过渡完好无缺。

厂房背后高耸的屋脊与一旁耸立的莲峰山巅,相互呼应。旧厂房低矮平房背后的绿竹,在山的下方,与长廊平顶背后的绿竹相互连接,使得新旧建筑与莲峰浑然一体。

新旧建筑与莲峰浑然一体

老厂房的门大开,但我不着急进去,既然又递来一颗迷人的巧克力,索性我就把先前那粒消化掉吧。

晦暗的雨天配合古旧的建筑

我站在门边,仔细端详我第一眼看见的画面。不知是莲峰与厂房的屋脊如出一辙,还是厂房的屋脊与莲峰长得一般模样?甚至连烟囱都有相匹配的峰顶。

水池里青绿的一潭,那是绿树映衬出来的吧?雨水在上面绽出小花。大片的清澈水底里,不规则的石块同色系深深浅浅搭配着,斑斓而和谐。晦暗的雨天配合古旧的建筑,恰恰好。真如巧克力般诱人,是一粒榛仁巴旦木巧克力味吧?!

抬头看看巨大的白色标语,再看看门边的提示牌,上写:“动力车间。一九六零年代建设,可自行发电,提供阳朔县糖厂的电力。现为酒店前厅。”

我心想,这粒巧克力又是什么味道?是否进入这扇大门,就会穿越时空,回到六七十年代的旧时光?

酒店大堂

当然回不去。鲜红色的圆形沙发椅在屋内的中央位置下陷,夺人眼目。就像一口咬开的巧克力,露出中间馋涎欲滴的草莓蔓越莓馅儿。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犹如巧克力外壳,中间的味道任由新时代的设计师们肆意发挥。

酒店大堂一角

服务生马上过来招呼我们,本想驻足片刻便去参观其他地方,看他殷勤的样子,我们只好先在大堂的一角坐下。他递给我们每人一瓶矿泉水,并问我们是否需要他们自制的酸梅茶。

我们暂时无暇享用酸梅茶,酒店艺术之旅才刚刚开头,还有许多区域尚未涉足。甚至连矿泉水瓶都觉得拿着是个负担,因为一手拿伞,一手拿手机拍照。我摇手示意不要,并指着沙发下陷的中央位置问,这里是否原本就下沉。

“是的”,他说,“这里原本放的机器。重新设计后成为现在的样子。你们可以去那边窗台前,桌上有很多小册子和书籍介绍。”

表哥在大堂转了一圈已经走出房屋,看来,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其他地方。我和表嫂来到服务生指的那个窗前。桌上果然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籍、画册、获奖证书和奖品。

被授予众多建筑设计奖项

我随意翻了翻,继续参观。表嫂找了几本有关酒店如何改造设计的书籍,坐到刚才坐过的沙发上看书去了。

她一直怀揣一个梦想,就是要改造一个带庭院的旧房做客栈或者书吧。也许,是个知性女子,不管老幼大小,都会做类似的梦吧。所以当我一提起这个地方,她就兴致勃勃。我猜想,做义工,是不是也是她的前期准备呢?

简洁而特色的窗

我环绕大堂走了一圈,深深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喜欢简洁而特色的窗,喜欢各种装饰和摆设,以及桔黄色温暖的光。那废弃的配电柜在这光里也被赋予了新的神采,一如这些老厂房。

废弃的配电柜被赋予新的神采

走出大堂,向另一座旧厂房走去。这是一座由七十年代的小锅炉房改造而成的,一楼是精品店,二楼为阅览室。我瞄了一眼就退出来,继续下一个点。

由于出门本来就晚,抵达酒店时已经下午四五点钟了,所以时间紧迫,我只能选择性观赏,要赶在晚饭前多看几个地方。表哥表嫂想必也有如此想法。这时的我们,早已不由分说兵分三路,各自按各自的兴趣寻找目标了。

也许正是因为时间有限,那种兴冲冲的紧迫感反而增添了游览的激情,如同生命短暂且有限,它才显得格外珍贵,我们也才格外珍惜一样。

经过小锅炉房,走一段下行石阶,原以为从这里会通向前面的平房,没想到竟然出现一圈低矮的锯齿形围墙,隔成了上下两个空间。

它是那么特别,萧邦那首著名的练习曲的“半音”音符突然间就“啊啊啊”赞叹着环绕我。紧接着音符划过平坦的大地,“跳进”到平房跟前,在整齐竖立的“糖砖”助力下,一段“级进”音符在平房的屋檐上展开,“大跳”至背后的山巅。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次我是真真切切悟到了。但我并未在此流连,就像寻找交响乐中的动机一样,也试图在建筑物当中寻找,不,不是寻找,而是被建筑物里一种无形的动机牵引着四处游走。

我折返身,一回头,看见在莲峰山、山形屋脊线和灰暗的砖墙反衬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几个白色大字格外耀眼。旧时光再次显现。

旧时光再次显现

天空似乎越来越昏暗和忧郁,雨滴止不住地从天而降。我在制炼车间门口驻足片刻。这也是一幢六十年代建设的厂房,与其它厂房一样,设计师同样不详,据说都是民间集体设计和建造。仅从这一点看就已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个体无足轻重。

走过制炼车间

制炼车间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地方,蒸汽和江水通过地下管道运输至此。现在用作餐厅和画廊。想着等会儿要过来用餐,不如先逛完别的地方最后再来这里。

走过制炼车间,便来到漓江边的酒店泳池,这个曾激发杨晓东买下糖厂旧址的地方。然而那时并没有泳池,当杨晓东和他弟弟自驾途经此地时,只有废旧的桁架、雨水打湿的地面、以及地面上出现的老建筑的倒影。

正是这个场景震撼到他,让他联想起了塔可夫斯基电影《乡愁》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主人公坐在意大利一座废弃的哥特式教堂的空地上,面前一摊水,背后是他思念的家乡小屋,母亲、太太、孩子迎面走来——一个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永恒之梦。

酒店泳池

我是在漓江边小住结束后返回家中补看的这部电影。冥冥中觉得那天下午的雨是注定要下的,就为营造与《乡愁》一样的氛围,让我得到最恰当的感应。

当主人公走在去圣·凯瑟琳温泉的路上经过一个长廊时,我想起走在糖舍酒店昏暗车库时的感觉;当主人公走在废弃的水潭里吐露酒后感言时,我想起第一眼见到的浅浅水池及其水底斑斓的石块;当主人公来到多米尼克关押家人躲避世界末日的屋外那段半级台阶时,肖邦练习曲的半音符瞬间变成了“唉唉唉”的哀叹声… …。

不知是杨晓东他们设计的故意,还是我联想太过丰富,总之,就像匆匆读完一本书谈心得体会一样,我匆匆观赏完这座建筑后,记录下我个人的感受与印象,甚至还分作两个不同阶段记录不同体验。

补看《乡愁》电影之前,我所理解的糖舍建筑是将自然之美、建筑之美、残缺之美、工业之美、新与旧等完美融合的艺术品,而在看完电影之后,忽然更深切地领会到了这座建筑的精神内核,也许就是无形中牵引我的那个动机吧。

如果说过去,时空距离的巨大落差难以填补我们内心的乡愁深壑,然而当空间距离缩小,飞机高铁可以让人迅速抵达思念的故乡(当然,政治和战争因素的阻碍除外),互联网可以让彼此思念的人随时相见攀谈,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可以满足人们家乡味蕾的时候,那么现在,就剩下永远无法抵达时间深处的过去了,那个无法抵达的过去就成为了我们的乡愁。

糖舍建筑之美,就在于它留下了时间的痕迹,它成了有温度的、可感可触可以共情的实体。时间在此停留,它带你回到过去,暂解乡愁。

糖舍建筑之美,就在于它的流变过程,它通达过去,连接未来。我们在此停留,感觉到生命在延续,时间被拉长。

穿梭于糖舍建筑群中

我们三人穿梭于糖舍建筑群中,就像徜徉在动人的音符间,或驻足聆听体会,或东张西望寻找什么。有时会远远看到相互的身影,有时也会照个面,却无暇交谈。

我匆匆赶到客房那边打卡。全新的建筑,即主客房楼、别墅区客房楼和水疗中心,它们以旧厂房为核心,呈合围之势。

曲折幽长的楼道


灵动而通透的竹构溶洞


石板路通往水疗中心

无论是外立面颗粒感强的木纹清水混凝土,还是楼道或外墙搭起的镂空“糖砖”,抑或是“挖筑”出灵动而通透的竹构溶洞,无不与旧厂房、桂北民居的风貌或周围的喀斯特地貌相呼应。

在自然与建筑之间,新旧建筑之间,过去与现在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无不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大约六点,我们三人不约而同聚合在制炼车间门口,参观完一楼的画廊和陈列馆,就去二楼餐厅就餐。

制炼车间的改造也是不同凡响。且不说入门处的旧机器让你眼前一亮,它背后的楼道和窗前景致有多么吸引人,也不说它旁边画廊里的纱幔别出心裁,单单只说洗手间裸露出来的旧天花板就会让你会心一笑,赞叹不已。

入门处的机器及背景


画廊


洗手间裸露的旧天花板

更让人称奇的是陈列馆里的布展。为了区别有纱幔的画廊,我把陈列着刘传宏系列画作“糖舍旧影纪略”的一块区域叫作了陈列馆。

当初在陈列馆参观的时候,以为刘石樵真有其人,那些影像日记看起来和老照片无异。只是当初有一个疑虑,为什么会保留得那么完整无缺?后来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画家虚构了一位民国人物。

“糖舍旧影纪略”之一

画家从刘石樵影像日记的视角,记述了他留学归国后开建糖厂的家族故事。用虚构人物的影像日记来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也变得生动有趣。我不得不对杨晓东他们的创意赞不绝口。

餐厅大气而舒适

二楼的餐厅大气而舒适,每一个环节和摆设都透露出精巧与雅致。落地玻璃窗外是露天餐台,从这里可以看见远近山峦和客房楼宇,环抱之势略见一斑。

露天餐台

可惜下雨,我们只能在室内用餐。这里提供中西菜肴,平时多吃中餐,所以我们决定吃一次西餐。表嫂点菜水平极高,西餐也不在话下。450元的最低消费,我们的“门票”价,不多不少,而且,色香味俱全。

西式晚餐

用毕晚餐,走出制炼车间,华灯初上,水池边的油灯也陆续点燃。一种通透、通达、通亮的感觉油然而生。

华灯初上

风声雨声江水声,融入到凝固的音符与旋律之中。当大自然与艺术品融为一体的时候,美开始跟心灵做起游戏,摆脱束缚,解放思想,带来自由、通透的快感。

新旧建筑的融合,让我感觉到一种情绪,现在回望着过去,过去连接着现在,现在延伸着未来。它们相互尊重、相互呼应。置身其间,我看到了一种通达,亮照了过去,心定了现在,光明了未来。

水池边的油灯并不仅仅只是美观和照明之用吧?电影《乡愁》主人公走过温泉水以命相护的烛光给我的疑问找到一条解答的线索。

正如安德烈·塔克夫斯基在“《乡愁》之后”一文里所表述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有足以毁灭人类的战争威胁,有社会灾难在蔓延,有处在困难中的人在哭诉,必须找到人与人沟通的道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责任。”

原来还有一种比空间层面和时间层面更深层面的另一类乡愁,那就是精神层面的乡愁,就是面对尘世时的无力,就是无法把思想传递给他者而产生的苦楚。

主人公以命相护的烛光,多米尼克燃烧自己的火焰,是他们尽自己的责任以护烛光仪式和自燃殉道的方式警醒世人,通亮人心:相互理解,和谐相处。那么,糖舍水池边的油灯是否也有这个寓意?

如果要选一个字做总结,那么,从“通透、通达、通亮”中,我取“通”字作为观赏糖舍酒店的总结,也作为这篇游记的小标题。


——2022年5月30日阳朔兴坪镇马山村江月闲庭(第六天)初稿,10月6日完稿

注:文章与图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1.《北京商报》2020-07-02《“网红酒店”阿丽拉阳朔糖舍正式摘牌》。

2.澎湃新闻2021-01-02《1969年的阳朔老糖厂变身艺文新空间,糖舍是怎样进化的》。

3.安德烈·塔克夫斯基《雕刻时光》。

4.豪·鲍克斯《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