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据说,孔子绝粮于陈蔡期间,孔子与弟子因为粮食不足,每日精打细算也只是勉强果腹时。一天,有弟子过来和孔子说,颜回在做饭的时候偷吃,他亲眼看见了。孔子当即答道:不可能,颜回不是那样人。不一会,第二个弟子过来对孔子说:颜回在偷吃,他亲眼看到了。孔子依然很坚定:不可能,怎么会是颜回。第三个弟子过来,对孔子说:颜回在偷吃,他亲眼看到了。孔子心中有些疑虑:应该不会吧?
一会,颜回过来送饭过来时,孔子按耐不住问颜回:刚做饭的时候你有偷吃吗?颜回一愣:没有啊?想了一会,说:那应该是做饭的时候有没有熟悉米粒撒地上了,我捡起来吃了。同时和孔子说,自己过来正准备和孔子说,刚已经吃了那些粮食,一会就不留他的份了。
(二)
我们总说眼见为实,可是何为实?不愧为圣人,能做到孔子这样到弟子第三次和他说颜回在偷吃才开始怀疑已经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孔子心中有疑虑,立马就问了,才发现根本不是猜测的那般,颜回甚至是委屈自己,只为了留更多粮食给老师和同窗。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碰到类似的情况,冤枉颜回的可能性太大了,那么必然形成了颜回的委屈。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猜疑将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影响之后的事情上的认知和彼此间协作,影响不可谓不大,再以后会产生怎样的分歧,甚至偏颇的认知都有可能。而实际上,事情的起因不过是所谓的“眼见为实”,当事人都太冤枉。
眼见不一定为实,引申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某些事情上,所谓的客观存在不见得就是事实的全部。
(三)
那么在自我成长的历程中,当客观存在的所谓的事实并不真正符实的时候,如果坚定自己心中的坚持,而不受所谓的外界客观的意见,很多时候都很难,因此常常被所谓的客观牵制而发生相应改变。
只是短暂的一生,一直成长,修正自己的一生,如果因为类似这样客观的环境影响到自我价值确认和世界观看法,完成成长旅程的弯路,那该多么遗憾。世间又有几个是孔子这样的耳清目明的智者,从而发现了事情的本真,所以复盘自己,看明白自己内心的声音太重要了,而这时候外界的所谓的客观的声音其实没有太多的参考作用。而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比如静坐,悟等等,都是独自认识自己,而这些都是独立的,单独的,孤独的。无此清晰自省则会在人生的自我修行的旅途中踏入歧路,而这些都与孤独相伴相生。
所以,在人生修行的旅途中,自省时孤独很重要,孤独甚至有时候重要过所谓的外界“客观”意见的热闹。孤独并不是被抛弃,不是孤立,很多时候是自我修正和自我认识的必须。“人生寂寞是一种力量。人经得起寂寞,就能获得自由;耐不住寂寞,就会受人牵制。”
孤独的认识自己,成长自己,让自己从内至外的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