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母校取资料,碰见了好久不见的朋友,朋友说好久没见,晚上要小酌几杯,刚好晚上没什么事情,就应了下来。
桌子上坐了几个学弟学妹,感觉有点无话可说,就和朋友在聊关于工作之类的话题,提及学习的专业,大家都一阵唏嘘。我问几个学弟,你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学弟说是软件工程,我一阵欣喜,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接着就问他们具体的学习内容,是否可以独立完成编程,结果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他们只会简单的写代码,而且都无法成为一个链接。我很郁闷,到底是学弟们没有认真听讲还是学校的责任。打听后发现不止一个学生这么说,大家都这么说。他们不无遗憾的说像我们这种水平的出去实习后都没有公司愿意收的。
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好像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前景好吧。但最后怎么发现这个专业其实没那么好,也没那么有用,刚入校的热情没有了,大专三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酒过三巡,老板也收了烧烤摊,和我们坐一起喝酒聊天,说的说的就说到了教育问题,谈及了我们学校里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在校时的自己,那时候我们没有即将步入社会的焦虑,没有经济的烦恼,有的是时间,是大把的时间,空余时间很多。那时候对于学习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对书本更是不屑一顾。把大专生活当成了自己肆意挥霍青春的挡箭牌。
时光易逝,三年来的一切像剪辑过的电影片段在脑海中回放,想想自己这三年,像是一个外表华丽内里却腐朽的躯壳。好像浪费了这最珍贵的三年时间,《朗读者》里董卿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
如今时间过了,回顾这三年的时候才惊觉自己已经脱离了学生的身份,成为一个步入社会,背负着责任的成人。
老板十分健谈,讲了自己的故事,讲了自己的青春,以自身为例子,告诫学弟学妹们珍惜当下,珍惜作为学生的这几年,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精彩,最难忘的时光。
我问老板,如果你二十岁的时候,你还会选择在学校门口守着这一个小院子,当一个烧烤师傅吗?
老板说,“一定不会,我年轻的时候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我怎么会甘心只在学校门口摆烧烤摊。你根本想不到我二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那是我的青春。”
是啊,有些错误只有年轻的人才有资格犯,有些事情只有在青春的时光里才会去做。无论多么兵荒马乱的青春,但是他总归证明着,我们年轻过。
青春就是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活力,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如果你正当年少,趁着时光正在煌煌而亲热地围绕着你你就要牢牢的抓住它,那么你有可能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
亲爱的你们,你们现在正值当年,你是否在浪费这最珍贵,最难得的年华。在这最珍贵的岁月里你都做了什么,你有没有为了自己幼年时最憧憬的方向努力,你有没有向着自己的梦想奔波,你是不是正如这时代中的大部分学生一样,虚度着,迷茫着,你心中是否在为自己的懒惰感到不安,那么,放下你手中的游戏,放下你手中的酒杯,做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
很巧,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开了电视,点开了一个于我曾经都不会打开的节目。节目的名字叫《朗读者》,董卿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听到她声音的那一刻,我的心好像就平静了下来,听她缓慢而悠长的声音,缓缓讲述着关于青春的话题,我好像也想起自己的青春,怀念,却又遗憾。
这期的主题叫做‘青春’,在节目临近结束,画面上出现一位又一位苍老的面容。他们都年仅百岁,从他们口中所提到的青春好像太遥远,仿佛就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悠远而美好。尽管他们年老,但他们依稀记得青春,依然手执毛笔,依然怀抱本书,书写关于人生的探讨,关于时间的流失,关于他们的青春年少。当他们八十多岁时还在说,我还有事情可以做。那反观现在的我们,反观现在的自己,我突然很惭愧,在我们正值年少时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都在做什么。我们是否还在这别人最羡慕的时光里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那么,二十多岁的时候你到底该干什么,当你七老八十,回忆你的青春,你的二十岁时。你敢问心无愧的对世人讲我毫无遗憾吗?
所以,捡起你年少的梦想,然后起帆远航吧,别挥霍青春,愿你所做的一切,对得起自己宝贵的二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