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矛盾与冲突,看似在一个问题上无法协调,其实关键在于矛盾背后的假设。我们的看法与意见往往受到隐含假设的影响,而穿越矛盾找到这些假设,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矛盾。
在中文语言里,矛盾一词来源于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市场里有两个卖家,一个人卖矛,一个人卖盾。卖矛的人对外宣称自己的武器无所不破、无坚不摧,而卖盾的人对外宣称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可以防御一切,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卖矛和卖盾的人只有一个人可能是真的。
但实际上这两个人都不会是真的。因为如果没有试过所有的盾,怎么能宣称自己的矛无所不摧呢?如果没有试过所有的武器,怎么能宣称自己的盾可以防御一切呢?假设本来就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这个矛盾不用解决,它应该在两个人修正自己假设的基础上自行消失。
这个故事是荒谬而且杜撰的,但不荒谬的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就是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说我的观点是对的,因此很多观点的矛盾本不应该存在。
很多矛盾的冲太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是不矛盾的,产生矛盾的原因可能是一些局限的假设而已。举一个几何学的例子。
几何学里有一个公理,当然也是假设:过一条直线外的一点,能且只能做一条与直线平行的直线。这个公理看似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如果我说过一个点能做两条或者无数条与原来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你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个矛盾,但其实产生矛盾的关键是因为原来的公理假设所有的直线都在一个平面里。如果没有这个假设,过直线外一条点自然就能做无数条平行的直线了。从二维上升到三维,原本“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两条平行直线”的矛盾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很多观念上的矛盾,源头出在观念背后的假设。
再举个例子,到了春节,家庭中两个人都想回自己的老家过节,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因为只能回一个人家,那另外一个人就得不到满足了。
从矛盾背后的假设出发:
假设1:在春节以外的时间不能回自己的家。如果能接触这个假设,那么春节回一方家,另外一个假期回另外一个人家就可以解决。
假设2:春节内的时间只能回一个人家。如果能在春节开始时去一方家里,而在之后去另一方家里,那么矛盾也可以解决。
假设3:如果不回对方的家里,就没有其它的办法满足对方。是不是如果用其他的方式表达重视或者是补偿,那么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否也能解决呢?
。。。
其实可能有很多的假设隐含在一个矛盾里,当我们回过头去去思考一些两难的抉择时,可能就有第三种方案。
当我们看到两个人的冲突时,其实可以去看冲突背后,两个人心中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假设。回到矛盾的起点,往往是一些感受的好坏或者利益的得失,倒着推敲,或许能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