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剽悍行动营复盘:我来过,我给自己留下了什么?

作者:一连二排 小马甲

正文字数:2094

我为何而来

我依然记得三月份的自己是抱着我一定要翻盘的决心来到了剽悍行动营。为了能够顺利通过我每天晚上都会细细斟酌自己的申请,刚问到我最喜欢的书本以及我最崇拜的人的时候,我时常去翻看自己前两年看过的文字书籍,梳理了一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印象最深的。现在想来,其实收获最大的还是在自我梳理的那个阶段。

我为此准备

为确保这次行动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我把其他平台推荐给我的几个营都推掉了,第一,因为带班会占用我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如果不带班,只是参加学习的训练营,那么他们也会占用我很多零碎的时间,而使得我没有办法专心致志的参与剽悍行动营。在4月1号到来之前我早早的就把书单上的纸质书本全都买了下来,静静等待开营的日子我对行动赢有很多种预想。当然,真正拉群之后我发现好像我想的有点多。

行动营进行时

终于盼到拉群开营的日子,我第一个顾忌的问题来了。 我要以怎样的速度才能每天读完一本书呢?这个答案至今也还是个未知数,然而,我的思维却发生了改变,我为什么要去读完一本书,我读完这本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我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吗?这简直就是灵魂三连问。后来跟群里面的几个老铁通过语音交流后,我发现每本书都有他自己的使命,而我如果能够在一本书里面找到20%对我有用的东西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也后面提到的读书的二八原则。于是我不再焦虑自己能不能读完一本书,继而关注这本书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有了这种心态的转变,我的焦虑是否减轻了许多,继而转战到每天的输出。一开始的清单体,说实话是不太习惯的,因为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得不到连贯性的表达,总会被打断。还有就是对字数的要求要在800字以内。一开始的我,洋洋洒洒,基本上每篇文章都会在1000字左右,然后为了能够达到作业要求我不断的删删减减。 后来发现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做一个自我梳理,把其他不实用没有具体意义的文字去掉。说白了就是去掉一些废话和过多的修饰词。 最后留下的清单体上的每一条对自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运营附体的我

回到剽悍行动营社群,因为本身我自己就是一个做社群运营的,所以对于社群内的动作,我会格外的关注,并试图去拆解这个动作背后的动机。我还有一个习惯,但凡见到有人在群里发生的,我都会想要去回复他。当然,在回复之前,我的原则依然是不评判不站队不带有色眼镜去观看。首先做的就是倾听,听他的文字,语气,态度,动作。 最后本着能够解决问题的核心去回复他。群内的老铁,也一直在强调一个利他思维,但我觉得在利他这方面也许我做得没有别人多,但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群里尽量倾听每一个人,也可能是因为做过社群运营的原因,我在回答每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尽量用能够让人带来愉悦的语句去进行。因此大家也会觉得我幽默,好玩,有趣。然而,我知道这不过是因为我在用合作思维在和大家互动。

回首初心

在二排的这些日子里,我一共参加了三次小当家活动,第一次是晨间主持,我要为大家介绍全体二排老铁成员。当时我还兼职了设计,给二排每一位老铁都做了一张个人的专属海报,仔细看了每一个人的自我介绍,从中提取个人亮点,作为主持之间的串词。在这里,我就发现其实每一个来到剽悍行动营的老铁都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但是随着行动营的进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因为这个初心,也许就是自己某一个时刻的想法,而坚守,却需要付出行动,精力,时间,甚至还要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人和人始终是有差别的,在这里,我没有把自己去跟任何人做比较,但我会默默观察着每一个人,而有一些老铁真的是将践行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就拿早上的打卡先锋来说为了能够卡住六点准时打卡,他们居然在研究秒表与手机发送时间之间的误差,然后不断地早起来尝试,当时看到这个小小的举动,我简直是震惊,心想打卡先锋,这个小小的奖励难道就真的这么重要吗?慢慢的发现,原来同一件事情在每个人心里的优先级别是不一样的,而自己的时间在哪价值就在哪,成果就在哪。

直面结果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群里的老铁,我只想用两个字,那就是优秀。然而优秀与优秀之间也是不同的。只能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也算是精彩纷呈。

结营的日子始终是要到来的,然而这一段旅程,并没有我当初预想的那么激动和热血澎湃。这可能就是生活吧,这种体验感说不上不好,他也许让我能够更理智地回归到问题本身,我将自己能不能翻盘这件事情寄托于一次行动营来解决,本身就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因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我能在里面做的只是九牛一毛,日常除了读书写作业,在群内和大家互动,其余时间都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实的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一天天加大,生活压力也一天天变大,我也在时常怀疑自己。然而,怀疑完之后依然要动起手去解决。丧,无可避免,但逃避,我已经不再去做,只能每天不断地自我调整自己的状态,时常为了工作熬到凌晨三四点,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在超负荷运行当中,但这就是我的选择,我依然要去直面它呀。

生活中依然困难与机遇并肩,各种困惑与欣喜同行。也最害怕别人问我擅长什么。因为我真的没法回答。如果非要说一个,可能就能站立的时间比较长,站到其他人都倒下的那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