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今天收了最后一个快递,菜肉水果零食系列年货都购齐了。
中午吃米饭时,猛然想起,还差饺子馅!
年三十得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呢。
过年少啥也不能少了饺子的倩影啊,此风俗的地理坐标是中国北方,南方人不必对号入座啦。
北方人似乎对饺子有特殊的情结,不管过啥节,立冬,冬至、元旦、春节……都喜欢派饺子上场,多半还得担当起主角。
记得小时候最怕过年吃饺子,因为饺子太能撑场面,有饭,有菜,有肉,有汤,有了它,其它一切皆可省略不提。
结果,在那物资不那么丰富的年月里,我们家的大人总是先上饺子,其它一切饭菜都自动回避了。
好吧,过年,过得好像就是顿顿吃饺子。而且只有白菜猪肉,猪肉还是配角,即便是好吃,连吃三顿也得腻了。
所以,那时过年,到厨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又吃饺子?我不吃。"
正在捏饺子的我妈,头也不抬地说:"不吃饺子,吃啥!过年就是吃饺子。"
"为啥过年就得吃饺子?"我问。
没人搭理我,我爸忙着擀皮,我妈已经起身去拔开了煤炉的塞子,准备烧水煮饺子了。
后来百度告诉我,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按照清末成书的《天咫偶闻》的说法,从正月初一到破五,就是正月初五,统统吃水煮饺子,也就是顿顿都得吃饺子。
看来我妈说得没错,过年就是吃饺子。
不过,顿顿饺子也是过去时了,现在我们大多是三十晚上包饺子,初一早上吃。
饺子馅也不再那么单一了,那年第一次在饭店吃莲藕馅的饺子,咬在嘴里脆生生的,像第一次进城一样新奇。
冬至那天,又想起小时候奶奶说的,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
再看看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吃饺子过冬至。
我原本特想吃鱼香肉丝盖饭,还是决定临时改成饺子。
到常去的小吃城一看,平时没几个人的饺子摊前,今天实在是人满为患,都要排队下单。
想不吃吧,总觉得少点啥,等吧。
足足等了四十分钟,等得我没脾气了,饺子才姗姗上桌。
胖乎乎的饺子啊,有了你,冬至才算圆满了!
年三十l就快到了,今年离家千里,吃不到妈妈包的饺子了。
我自己刚刚已经查好了三种馅的做法,一个素三鲜,一个猪肉白菜,一个牛肉大葱。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长一岁,饺子的情结又深一寸,其实念的都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