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1154-1221)杜牧(803-853)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176年冬至那天,时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看到被金兵洗劫一空的扬州一片荒废萧条。年轻的姜夔回忆起自己初次到扬州的情景,那时的扬州是杜牧笔下的“春风十里”。不仅感慨,就算杜牧,看到此情此景也会被惊到的吧。
(吓死宝宝了!)
脑洞再打开一些,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借古喻今变成一部穿越剧,让唐代的大诗人杜牧和姜夔真的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时间:1176年冬至
地点:扬州
人物:姜夔、杜牧
场景:姜夔完成自度曲《扬州慢·淮左名都》,正处“黍离之悲”的情绪中,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在扬州萧条的路上。此时,对面走来一位老者,对着姜夔微笑,并示意他过来……
(姜夔迟疑了一下,走到老者面前)
姜夔:先生,您是?
杜牧:看你甚是悲伤,不知所为何事?
姜夔:只是触景生情,感慨国破家亡而已。
杜牧:知我是谁?你词中的杜郎俊赏。
姜夔:借用盛名,勿怪,勿怪!
杜牧:无妨,无妨!我倒可以回到一下你的问题,帮你舒缓一下郁闷的心情。
姜夔:洗耳恭听,先生请讲。
杜牧:唐朝的扬州盛极一时,有很多诗作为证。比如……
姜夔:您的诗啊,你瞧,我这一首词就有四处地方借用了您的诗。我是站在巨人肩上作词呢。
杜牧:我们探讨一下?我说出你《扬州慢》中的句子,你来说明出处和原句,并谈一下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如何?
姜夔:先生请说。
1
杜牧: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出自《赠别二首·其一》。春风十里扬州路一句。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2
杜牧: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出自《赠别二首·其一》和《遣怀》。豆蔻梢头二月初和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
杜牧: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如此甚好。还了解其他诗人关于扬州的诗吗?
姜夔:先生所在的时代诗是精品,而描述扬州的诗也是流传至今很多的。
杜牧:哦?说一两首来听听!
姜夔:那就说个老前辈,比您还早一些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他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乎成了扬州的名片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701-76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是啊,他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而我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说到杜甫,他不也是曾经和你现在的心情很像吗?在他写那首《春望》的时候,那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何尝不是一种文人的家国情怀啊。所以啊,每个朝代的文人都有他的担当和责任,忧国忧民是情怀,但用文字唤醒更多的心灵共鸣,也算是为后代留下的一点精神寄托。
姜夔:先生说的极是,学生受教了。还有一人,我很好奇,就是写出那首《忆扬州》的徐凝,先生可认识?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杜牧:嗯,他和我是同时代的人,据说他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流传甚广?
姜夔:是啊。可惜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也不如先生那样的名气。
杜牧:浮名虚利并不代表什么,生在一个盛产诗作的年代,是对诗人的考验,脱颖而出的,其实是优中选优的,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身后人对那个时代的界定,而处于时代之中的人能看尽繁华、回归本源才是最重要的。对你来说,也是如此!
姜夔:先生的意思我懂了,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生于斯长于斯,热爱它、服务它,而不仅仅是闲情旧恨。这是每个时代的同和不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法自然。
杜牧:孺子可教!不枉老夫与你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