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跑在山巅,眼睛看到了一行字:在挣扎中寻找动力,在疲惫中学会休息。
当身体极度疲惫时,脚步不能停,接受疲惫,接受疼痛,身体学会放松,大脑学会指挥身体放松过滤疼痛,从极度疲惫调整到不太疲惫,继续前行,随时随地放松和恢复。
在路上,感觉很好,身心是愉悦的,虽然身体和灵魂不断受到挑战和折磨。可换来的是每次完成的一段旅程,身心升华一段高度,离游刃有余接近一些的奖励。
挣扎中,一杯白水胜似醇浆,一句问候胜似千言万语的赞美;精疲力尽,短暂的小憩胜过春秋大梦,梦在谁身上闭会儿眼胜过纸醉金迷。经历过这样的旅途,人会更加平和、感恩、质朴。
无论你是谁,在那一刻,只有靠自己身体和灵魂的博弈,他们配合也好,较量也好,互相诅咒、谩骂也好,还是互相鼓励、提携也好,去拥抱下一个驿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跑在当下的你明白、知晓自己在路上,在奔跑,终点就在前方,要把身体和灵魂双双挪到那个叫终点线的地方。
会有人问,折腾什么?人生不折腾怎么会有不同的深度、广度和视野?人不折腾怎知道你还有各种可能?要有梦想,梦想插上翅膀就会羽化成蝶,点石成金。40、50岁的人不应该没有梦想,80岁也要有梦想。
从没有路到在路上,再到挣扎、撞墙、混沌和折磨中到达终点。同样是终点,梦想一次比一次飞得更高更远。最终找到那种接近自由的感觉,就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感觉。
从我做起,从1公里做起,让身体拥抱疲惫,让精神接受折磨。当终点来临,流过汗流过泪的身心会更坚强更淡定,更能感受美好。唯有跑过,才知道在路上的感觉;唯有跑过,才懂在路上,身体和灵魂如影随形,做伴儿才是最好的。
跑步邂逅吉尼斯(下)
从悉尼回来,在家里3日和4日憋了两天没出门,花了近30个小时,把所有证据整理出个眉目,跟准备开庭的紧张程度没有分别,所有的证据链要清楚,经得起推敲。
在幸福的国度里/不丹印
导游在山上经常弯下腰小心地捡地上的虫子,把它扔到草丛里,怕我们不小心踩到它,真是“扫地不伤蝼蚁命”受他影响,我们看到虫子赶紧避开。
跑步伤膝盖吗?
膝盖出问题的罪魁祸首是超重,地球引力对膝盖的冲击跟体重成正比。
因此我经常劝人跑步,吃素的同时定期断食,减少身体炎症,排毒减重,激发自愈力。我反对吃药,该有的食物里都有,不要破坏身体的化学平衡。
年初二/美国来信
按照约翰的遗愿,不要葬礼,在女儿就职的艺术博物馆,开了一场200多人爵士音乐会,来纪念约翰的一生。这样庆祝死亡的方式,用简的话形容,就是“充满喜乐”!
不过两个人50岁就开始跑步了。虽然最多只跑10—12公里,但简说中年跑步对他的体质有非常正面的影响,使80岁高龄的她从车祸中重新站了起来,走了起来,并恢复了正常。
减肥:一辈子的必修课
体重管理70%在管住嘴,30%才是迈开腿。
标准不同。人不能跟人比,只能自己跟自己,最佳体重应当是每个人一辈子的追求。
断食以来,我找到了体重管理的窍门:饿两天,肥肉就掉了;开始复食,狠跑两天,断食成果就巩固了。对于体重可以“玩弄于鼓掌”,想肥就肥,想瘦就瘦。
我在各种减肥过程中觉得最有效果的,还是断食。在吃的层面,40岁以后,吃什么都长肉,没有神奇食物。简单数字,只有只出不进了,体重才弄减下来,不吃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看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不用看别的,看一眼肚子就明了。
没钱有肚子,需要改变:甩掉脂肪换健康。有钱灭不了肚子,更悲催。就算亿万富翁,没有健康体魄,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也会穷得叮当乱响。
迈开腿之后,还要管住嘴,管住嘴的关键是清晰明了自己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怎么吃或者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