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谁说过,爱情一定要放在一个混乱的甚至是灾难般的大背景下,才能凸显它本身的伟大。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海难,比如《飘》中的南北战争。其实,所有的爱情都是伟大的。只是灾难般的背景会将爱情内在的美好与坚强以一种更加震撼人心的方式激发出来,在硝烟弥漫的场景下,它就那样安静的出现了,仿佛突如其来,却又是那般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没有人为它的出现感到惊讶,似乎早已预知了它的到来。
就像是《哑巴》中的波莉娜和弗朗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一见倾心,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丝毫没有顾及到彼此身份的巨大差距。作为侵略者的德国兵可以和苏联平民姑娘相爱吗?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去细想。既然一见钟情,就应该顺其自然地在一起啊,爱情不就是一件如此简单美好的事情吗?他们就这样相爱了,相爱的代价是在特殊命令到来时,弗朗兹为了保护波莉娜母女必须亲手杀掉自己的上司。那个晚上,他梦到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父亲和母亲正张罗着为他筹办一场婚礼,他好像回到了曾生活过17年的德国小城,那里,没有战争,那里,没有特殊命令,他原本应该在那里爱上一个姑娘,然后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可现实是,他是为苏联人深恶痛绝的德国兵,为了在这里活下去,波莉娜让他装作哑巴。周围的环境残酷到令人发指,而弗朗兹和波莉娜的爱情却无比健康又美好地生长着。他们躲在一片森林里,聊天,玩闹,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那是他们向往的爱情,那是和他们一样伟大的爱情……树林终究不够隐蔽,在战争中,他们无处可藏。弗朗兹受伤了,波莉娜绝望地用小推车拉着他心爱的人走着,经过一群又一群的难民,她很难受,她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可天空中传来的却是妈妈的声音,妈妈说她感到欣喜,因为她的女儿怀孕了。
战争结束,他们抱着孩子回乡,家里,父亲正等着他们。可时间却不容他们欢聚,蛮不讲理的苏联兵强行带走了父亲。看到伤心欲绝的波莉娜,弗朗斯感到绝望,他没有能力帮助他心爱的人,只能在士兵来时躲到地道里,只能像一个哑巴那样生活着。
但毕竟,他们还在生活着。他们的爱情还在坚强而美好的生长着。他们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将来可能会去德国那个小城,他们会一直相爱。
再回到他们相见的第一个场景,那个画面让我动容。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见面,两人只是对望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幼稚的话题,他们看着彼此,演员的功力于无声中表现出来,爱情,就在这舞台上流淌。似乎当遇到生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时,对望是最美好的表达,胜过一切华美的词藻。在最细腻的感觉面前,语言总觉乏力。就像在《西雅图不眠夜》中,男女主角的两次对手戏都是在对望,所谓的语言,也只是一句“Hello”。《漫长的婚约》中,玛蒂尔德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找到了她的爱人,于是,她望着她,望着她,望着她……画面被拉伸成一个长镜头,这个动作被无限延长。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弗朗兹受伤之后,绝望的波莉娜拉着小推车上边爬边走,小推车上有她的爱人,那是她全部的爱与希望。她拉着小推车,像是穿过硝烟,穿过灾难,穿过死亡,周围的环境残酷至极,而小推车上的爱情却在安全的生长着。我很喜欢女主角的扮演者,略带夸张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如此坚强,如此美好。
舞台的灯光和布景令人震撼,烧焦的木头以吊挂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中,坐在第二排的位子,我似乎能闻到不远处传来的硝烟的味道。充溢着苏联特色的音乐好像把我也带到了那个年代,有战争,也有比战争强大得多的爱情。那是他们无法选择的时代,那是他们拥有的美好而伟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