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好东西》的上映,相关的话题讨论度越来越高,我昨天才走进电影院看了完整版,在这之前我持续在解了这部电影的内容和导演的创作意图,我以为我是去电影院补上这部电影剧情的拼图,但是我发现最终我在已知的剧情上得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列举一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由版权保护,关于剧情的内容均为记忆版)
1.两次雄竞:第一次发生在前夫哥来铁梅家送东西,但是发现了出现在铁梅家的小马哥,他嗅到了危险的气味,开展了一次以彼此外形为基础的雄竞,这个部分让一些男观众不爽,却又让很多女性大呼过瘾,这也是这部电影颇具争议的一个部分。实际上我不认为这是对于男性的矮化,也不是女凝视角为了让女性觉得畅快,我想导演的真实用意是让男性体会一下性别视角转换后,因为外形互相雄竞是有多么的不舒服,对,导演就是想让男性觉得不舒服,从而换位思考到雌竞的女性也是不舒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次是在饭桌上两个人比拼女权词汇,前夫哥滔滔不绝的输出,而小马哥以“我看过铁梅所有报道”取胜。这个部分的讨论把前夫哥的人设稳稳地立住了,他是一个“悬浮”的人。铁梅搬家的时候,他等铁梅收拾好之后才过来帮忙,晚上铁梅忙碌的整理东西时,他坐在一边旁观,但是后来却又在和铁梅的争吵中说家务都是他做的,他要的不是真的做家务,而是心理上觉得“我在做家务”。在输出女权词汇的时候,前夫哥讲了很多形而上的内容,他是真的了解吗?当然不,他在照本宣科。所以才会在大家误以为小叶自杀,都在自我检讨的时候,他却像祷告上帝一样说出:我也有错,是我对女性的处境了解不够。从宏观层面来讲,前夫哥的回答或许是没有错的,可是我们要让理论落地来解决实际问题,很显然,他并不懂。
小马哥和前夫哥在饭桌上的争论也很有意思,当两个人的走向越来越激烈时,铁梅喊了一句“不要再打拳了”,其实是导演在借铁梅之口说:女性并不想打拳,而形而上的理解和错误的使用女权词汇会让讨论走向歧途。后来前夫哥又让女儿不要再学架子鼓,说女权主义者还找男老师学啊?(再一次印证前夫不懂女权)实际上这又是在暗示一些极端女权者,而茉莉说:“我不想打拳”,这是又一次在陈述:不要打女拳。(影片后期茉莉在作文里写她喜欢打拳,印证了我对于这部分的猜想)
总结为:导演想说的是:田园女权和极端女权都是不可取的,这不是女性想要的。
2.茉莉打鼓:起因茉莉是因为羡慕在台上表演的张家新,于是经过铁梅的筛选,为了帮助孩子让她学打鼓。茉莉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她也并不是真的喜欢鼓,后来大家告诉她女鼓手很酷,她才想尝试一下,但真正让她主动的想要学打鼓的,是在饭桌上茉莉和小马哥的交谈中。小马哥说他的妈妈不在了,他是靠着乐器度过了难过的时光。此时茉莉坚定地说她要学打鼓。暗示着茉莉其实并没有很快乐。
后面张家新因为知道了茉莉的家庭情况,对她投来同情的目光时,茉莉感到的是不适和委屈。她的那句: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可怜的?是带着一丝怀疑和动摇的语气说出来的,铁梅听到这句话时也红了眼眶。她知道她的孩子敏感细腻的心思,但又为了不让自己担心,有时也会故作坚强。女导演的镜头如此柔情,我们暗暗地知道了彼此内心最深的痛苦,但为了保护对方选择了隐忍。
在茉莉要登台表演的时候,正是铁梅在经历网暴的时刻,她不敢上台,并非全然是因为怯场。而是因为她的妈妈已经很好很厉害了,为什么大家还要批评她呢?妈妈也会有事情做的糟糕,那我也不太行吧?妈妈是茉莉的精神支柱,此刻她对妈妈教育下的自己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可当小叶说出霉霉十岁登台的时候也饱受批评时,茉莉勇敢地走上了台。霉霉也是茉莉崇拜的偶像,她也有做的不好的时刻,那我要是搞砸也没什么好怕的。
而茉莉打鼓这件事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学打鼓没用,没用才学。并不一定做任何事都要带有功利性,也不必为了内卷和攀比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你可以纯粹享受音乐带给你的治愈和美好,好的音乐也需要好的听众,这是彼此成就的。你不必一定要在台上闪耀,坐在台下鼓掌也是很棒的,你有权利选择成为观众。
3.性别枷锁: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固有的一套关于性别的认知体系和刻板印象,使得我们在出生之后,被动的去认领属于自己的角色,而缺乏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性别枷锁不仅套给女性,也套给男性。前夫哥因为不满于做家庭煮夫而选择离婚,却又在席间说男人就不能喜欢家庭,喜欢在家里干活吗?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拧巴。一个“吃软饭”的男人是会被看不起的,这何尝不是社会套给男性的枷锁?我们不仅要尊重在家里劳动的女人,也要尊重在家里劳动的男人。不给性别设限,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应当给予每一个人做自己的权利。
4.不被看见的女性:电影中铁梅做家务的声音蒙太奇广受好评,一个未被社会规训的女孩对于声音的想象是来自于山川湖海的,一个在厨房中劳动的女性的力量是自然赋予的诗意和浪漫。导演把不被看见的家务搬上荧幕让所有人看见。
可我觉得电影里还有真正没有被注意到的女性。当铁梅和小鹿去摄影棚准备采访一位大咖时,小鹿问:前辈,如果不重复苦难叙事,那该怎么写?铁梅说:你的选题都没有被看见过,不算重复,可以写。(小鹿的选题就是之前苦于家庭劳动而不被看见的女性)当时的镜头里,有一位真正没有被看见的女性:一位穿着礼服裙打扮漂亮的妈妈准备拍照,膝下两个孩子跑来跑去,妈妈面色凝重一直弯着腰想安抚两个孩子静下来,可是无济于事。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女孩说她的闺蜜原本是很鲜活很爱打扮的女孩子,可是生了孩子之后做了全职主妇,再也没有时间打扮自己,整个人都枯萎了。她要带闺蜜去拍一套写真,告诉她女人先是自己再是妈妈,要好好爱自己。可是当她们准备去影楼时,因为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闺蜜只好把孩子带去影楼,在她拍摄的时间里孩子不住地哭闹,她根本没有办法享受这个过程。
电影中的这个镜头不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映射吗?导演的观察实在是细致入微。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所谓的女性要爱自己,那么如何爱自己呢?就是穿着华服拍一套写真,做一场像灰姑娘的美梦,然后再回归现实吗?还是给自己买昂贵的衣服和包包装点躯体?这样就是真的在对自己好,在做自己了吗?消费完之后我们依然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牢笼,商家利用这一点对女性进行消费主义洗脑,许多人落入圈套而不自知。
那么如果不是通过消费来做自己、爱自己,女性到底该如何做呢?我们发现答案是茫然的。我们太缺乏发自内心的思考和探寻,能做的只是模仿社会抛给我们的范本,因为有形的东西都是容易被模仿的。我想这就是导演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她发现了女性精神世界的困顿和迷茫,想要为新女性指引方向。出走和逃离只是觉醒的开始,娜拉该往何处去?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铁梅就是新女性的构想。
5.铁梅的事业和成长:影片中关于铁梅为何放弃调查记者的工作一直没有明确交代,当小鹿问铁梅是否因为家庭而放弃时,铁梅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对外只说是因为自己放弃幻想。这个词其实很耐人寻味。可能是对于事业和家庭兼顾的幻想,也可能是对于调查记者匡扶正义的幻想。我更倾向于是后者。
铁梅来到的新公司很小,里面的老板和员工都是她的崇拜者,她一坐下就开始“指点江山”,大家都对她言听计从。说明铁梅的业务能力是非常被业界认可的,应该是一名颇有名气的记者。铁梅也曾做过女性选题,她说这些没人看。但是她的新同事都是非常有理想有热血的人,用两个“出卖灵魂”的号赚钱养活那个沉重严肃又没人看的号。这才是这些人真正想做的事——为不被看见的女性发声。我想这也是铁梅想做的事,只是她迫于现实环境放弃了她的新闻理想。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感染着铁梅,一开始公司直播带货时,铁梅像个工具人一样坐在旁边毫无参与感,她是有她的架子和骄傲在的。可是到后期铁梅比任何人喊的都要群情激奋,她彻底地投入到了这件事情中。而她书写的报道也从相对枯燥的理论转向了更通俗更大众的内容——书写身边的女性和自己的生活。她变得更真实更有温度,她新闻调查的视角从抽象的层面具体到了每个鲜活的个体。
铁梅在生活里一直是一个刚强的无所不能的人,可是她也有她的脆弱。在她的推文被人网暴时,她嘴上说着不在意,却又会在深夜偷偷看评论区对自己的谩骂,她哭着说自己没有做好一个妈妈,可是我们都觉得她已经很好很厉害了。我清楚的看到套在铁梅身上的母性枷锁,在我们尽情地歌颂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同时,也给母亲套上了沉重的锁链。她不可以有任何自己的欲望,哪怕是课间十分钟,不然就会受到母职惩罚。小叶说:“要多好才算好呢?没有人是判官。”
妈妈也是有正常欲望的人类,我们爱她但不要神化她。妈妈不是超人,她也会有事情做的不好。充满温情的女性视角就是这样可以察觉到每一个人内心的痛处,然后拥抱你,轻轻抚摸你内心的伤痕。
至此,铁梅完成了她精神和事业的双重成长。
6.小叶的成长经历:比起铁梅,小叶更像传统的中式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儿形象。她敏感、缺爱、执着于寻求被爱。或许她喜欢的不是谈恋爱,而是被认可被包容被发现自己身上的独特性和闪光点,而谈一段恋爱是实现这个需求的捷径。通过小叶和别人的交谈,我们能得知她幼年成长的环境中,经常被打压,她所面对的母亲是一个严厉又控制她的角色。当她发现小马真的和父亲决裂时投来的是惊讶又羡慕的目光,小马说:因为和父权决裂,所以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很显然,小叶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她呈现出来的是相对痛苦的状态。而成年人小叶和新一代的茉莉又是一组对比——两代人不同的教育观念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哪一种对孩子更好不言而喻。
小叶心中那个童年时面对争吵惊慌失措的小女孩一直没有被治愈,所以在她和茉莉以及铁梅的争吵中,总是出来先道歉,她对一段关系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别人严肃她就不敢说话,别人开心她也跟着笑。茉莉和铁梅吵架时镇定自若,她绝不会怀疑妈妈会因为一次吵架不爱她,而小叶不是,她比茉莉更像一个孩子,她太害怕一段关系就此终结,害怕别人对她的否定,她把那个小小的自己蜷缩起来,一下子就退回到童年的状态。也正因为她习惯了谩骂,所以才能察觉到铁梅的脆弱,给与铁梅温暖和关怀。而茉莉和铁梅也给了她坚定的爱。
小叶欣赏铁梅,于是她偷偷的模仿她。在网上搜索平衡车,给茉莉当妈妈,都是她在学习她所见到的独立女性的样子。可这些只是形式不是内容,小叶不是铁梅,即便她能外化于行,也没有内化于心,她就像是一个想要觉醒的女孩在摸爬滚打中试炼。小叶不必成为铁梅,她就做小叶就好,她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等她慢慢的破除心魔,治愈原生家庭的伤痛,她会成长为独立的自信的新的小叶。
这也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你就做自己就好。某种程度上,铁梅更像是一种精神符号。所以才会有天台上的对话:“你会有勇气有动力追求真正的自由”“我可以吗”“有我陪你”。
7.女性对于爱情的态度:导演曾在一则采访里说:女性一直处于爱与被爱的规训里。提到女性,我们总是好奇她的爱情,无论多么优秀的女性,她的感情史一定会被挖出来。而许多女性也并非天然向往爱情和婚姻,只是银幕上书本里女性一直以这样的形象出现,无形之中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女性一直处在客体性表达中,即便谈论爱,我们也一直期待着被爱,而很少主动出击,要不然就会被贴上廉价不矜持的标签。小叶对铁梅说小马配不上她,继而又产生了配什么样的男人的联想,而铁梅的回答完全突破了这个角度:我们应该配机关枪。公主要做的是拿起枪跨上战马,而不是在原地等候亲吻她的王子。
当然这不代表所谓独立的女性不需要爱情,我们太缺乏对于新女性的构想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应该只有爱情和婚姻这一条路。每个人都不该在社会提前给预设好的答案里,而应该从众多选项里挑出自己真正喜欢的。
8.导演想说的话和期许:我想导演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预料到了自己会被骂,如同真实的表达自己的铁梅一样。“你以为你在解放女性,实际上骂你的也都是女人”她可能也会退缩,也会看着差评在深夜里黯然神伤,但她还是决定拍这样一部电影。因为至少这个话题被拉入公众的视线进行讨论了,哪怕是被黑呢?不上台不发表就永远不会有人注意到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敢尝试,这是铁梅说的,我想也是导演想说的。在天台上铁梅对小叶说对不起,小叶说不用,铁梅说总要有人对你说对不起。导演太懂得女性的内心了,她知道千百年来被父权被夫权压抑的女性,多么需要一句对不起。这句对不起,是导演说给所有人的。而茉莉是成长中的新一代女性,新的秩序或许就会在她们的手中建立起来。未来没有那么难。
一个深具女性视角、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女导演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想《好东西》只是一个开始,邵导的野心不止于此,而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
9.我的观影彩蛋:中午才临时决定晚上去看电影,选座时只有两个座位被锁定,我以为加上我和朋友只有四个人看,毕竟这部电影也上映了一段时间,而且我去的电影院相对冷门。结果越临近开场,影院里人越多,最后基本上全坐满了。而且观众年龄跨度非常大,从几岁的小朋友到几十岁退休的阿姨不等。女性观众占压倒性的优势,只有几个男观众。阿姨们精神状态非常饱满,拿着零食饮料开开心心的和闺蜜坐在一起。我第一次见到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观众群,深深的感受到女性市场对于真正的女性视角影片的渴求。这部电影或许会承载着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去观影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注意到很多细节,但是她必然会成为刺穿信息茧房的利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去看波伏娃和上野千鹤子。未来单亲的妈妈和孩子都不代表着苦难,她们不再被同情或歧视,而是会勇敢地走下去,女性真正的思想解放的路途要开始了。
Anyway,不管你懂不懂电影,但是只要让你开心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彩蛋二:我和朋友在等电梯的空隙时,我指着电影海报说:宋佳在cos美国的大法官金斯伯格,小孩是梵高,但是钟楚曦这个我忘记了。旁边的大叔接过话茬说,是:弗里达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