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整日埋头看书,却收效甚微;有人说,上课的确认真听讲了,但一做题就不会;还有人说,熬夜发奋复习,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古代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天命、鬼神之说,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善则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本性,而是“伪”(冯友兰先生认为:伪就是人为的意思)。与孟子相同,他也肯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途径,与孟子所说不同,他强调学习积累,强调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对人后天的教育作用。劝导人们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学习,从而提高品味,改变品性,修身养德,完善自我。
【正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荀子在《劝学》中多次提及“君子”,此处的君子指有学问、修养的人。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百年来,君子与小人共存,是“活冤家死对头”。君子既指人格高尚的人,那么小人呢?
荀子曰:“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说话没有定准,做事没有原则,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事都可使其动摇而失去原则,像这样的人就是小人。
生活中我们要学做君子,远离小人。
譬如择友应选择,刚正不阿,坦坦荡荡,没有一丝谄媚之色的人。这种朋友就像一把宝剑,可助你穿越荆棘。
总而言之,学习不可让它停止!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改善、拓展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贵在积累、坚持、专一。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还应学会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如今简书app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热切盼望着大家能够携手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