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说到跑步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跑友,打招呼,要求一起跑,我一般都是拒绝的。
我喜欢自己一个人跑,除了因为跑步是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更多的原因是我不想这样认识新朋友。
以前加一个群,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我都会是群里面的顶尖活跃分子,而现在加一些群,基本上都是沉在最下面很少说话。
朋友说莫非你有“社交恐惧症”?
想了想,我觉得不是。现在只是有选择性的交友,比如想认识写作的朋友,会有意的加一些写作群,从里面甄选出三观相近的人。
以前在群里面活跃,是因为自己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谁都聊,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过滤出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种类似于“寻找”的状态。
而现在不说话,是因为自己有目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不要的是什么,事不关己已经不会出言附和了。
我以前一直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虽然不会刻意主动的去求交友,但是只要别人向我表达友好,我都会觉得“无限荣光”,热情的不得了。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人的热情度却降低了。以前会非常热心的主动帮助别人,现在别人需要帮助找到我也会尽量帮忙,但不会主动去“揽事儿”。
交朋友的意愿似乎也降到最低了。基本上不会为了“无聊”“打发时间”而去试着交朋友。
认识一个人,去试探,去了解,去磨合,真的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且麻烦的事情。尤其了解后才发现这个朋友不对自己的胃口,真正觉得浪费时间了。
有的人会说我功利了,我倒不觉得,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更加注重结果,不想再花时间付出精力去做一些回报率很低的事情。
曾经我认为,和一个人结交,就应该不带任何目的和意图,纯粹的以感情来维系,否则就是功利。
可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感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最初肯定是对方有吸引你的地方,而现在,我只是把这个“吸引力”明确了。
衡量一段关系的好坏,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你们有没有使对方变得更好。如果一个人对你有帮助(不管是哪方面),使你进步,使你变得更好,你自然会愿意和对方结交,这是本能。
如果你对他没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不能使他感到愉悦,对方也不会与你维持长久的交往,所以成年人的关系到了这里,是互为选择的结果。
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升华,除了内心价值观的高度一致外,更多的是在你来我往的共同成长中建立起来的。
两个人互相欣赏,志同道合,我不觉得这叫功利;而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各自的目的(目标),只是为了交友而交友,我想不出这样的关系除了打发时间还有什么意义,也不觉得这样的关系可以长久。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好多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爱着爱着就变了。说的直白一点,因为你们对彼此来说“没有价值”了。
不能使对方提高,不能让对方愉悦,自然是会被“淘汰”的吧,当然,这个“淘汰”是相互的。
越来越觉得,一段关系是应该有所“图”的,人和人之间,总要图点什么,你图的这样东西,就是对方吸引你的东西,就是维系这段关系的东西。
你以为什么都不图的感情才纯粹,那样的关系恰恰是最不稳固的,什么都不图,就没有维系这段关系的纽带,随时都可能会分道扬镳。
都说交朋友要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谁说按照套路就没有真诚了?努力把自己变得更“有用”,不就是最大的真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