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谨慎你的言语,守住你的心

你可曾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是《寓言二则》。我记得很清楚,是二则。不是三则,或一则。而且,在每册课本中都有这么一篇课文。

一篇课文里,有短短的两篇寓言故事。而真正吸引我们的,便是这故事本身。

现在想来,这些故事当真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且不说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只说那四字成语的题目,就很不一般了。可谓直抵核心,令人惊叹。

遗憾的是,那时候的我们看也是看个热闹,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故事当中。今天突然提起这些,却是因为生活中的琐碎让我想到了两个词语,继而忆起了小时候的两则寓言。

掩耳盗铃。一叶蔽目。

小的时候,当我们读到这样的故事,多会哈哈大笑,高声嚷叫:竟有这样的傻瓜!而当我们终于长大,再回过头来品咂,又有多少感悟,又有几人能够藉着它反观自身?还是只是换作呵呵一笑,戏谑道:反正说的不是我?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掩耳,习惯了蔽目,就好像真能起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的。

有个成语叫自欺欺人,然而很多时候,或者我们内心里的意愿是要欺瞒他人的,其结果却完全相反,不过是自欺。

自欺,从某个层面上显出人的愚昧。离自欺最近的,是自以为。总觉得我们在暗中所做的、所说的,无人能知无人能晓。

别的不说,就说在我们家中吧。当一家人在一起,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我们的谈话往往就很随便。家嘛,本是安息之所在。当我们回到家中,出门在外的面具、伪装全都脱落,剩下的就只有随意、随心、随欲了。而一个人,唯有在家里,才会显露最真实的自己。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最了解我们的除了我们的家人以外,还有我们的邻居。其实,我想说的是,隔墙有耳。

或者,我可以更进一步来说。举个例子,就拿与我们家对门而居的近邻来说,他们家在阳台上说话、打电话,我们家能听见;甚至在客厅里嗓门大了的时候,我们同样能听见。而迟钝如我,却是过了许久许久,足有几年的时间,才幡然觉醒,有多少时候,我们家之于他们家也是一样的。

这当然,不是让我们在自己家里也要适当地伪装,或者悄言悄语,而是要我们学着谨慎自己。

传道书那里说,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飞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

你看,飞鸟传扬,有翅膀的述说。作为成年人,我们自然早已学会了自我保护,对人有防备之心。而谁曾想,万物皆可为见证呢?

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我们会对人说:我只告诉你啊,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而结果呢,总有被人知道的一天,不是吗?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实在是一种智慧,而我们也实在是缺少这种智慧,更是缺乏一颗谨慎自己的心。

有多少时候,我们会被自己口中的话语缠住,被自己嘴里的言语捉住。如同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而我们,却是陷在自己的罪里。

一个奇怪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类奇怪的人,“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矛和盾,在一个人的里面和外面矛盾地结合。乍一看,这是缺少了智慧,事实上,却是一种性格的缺陷,所缺的是爱人的信心与能力。

而我们首先得做一个“真”的人,里外合一,而不是分裂开来的。然后,人前人后、明处暗处,我们都得是坦然的、坦荡的。这样,我们才是自由的。

一个人心里存的是什么,发出来的就是什么。谨慎我们的言语,更得守住我们的一颗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约束是自由的前提,是爱的彰显。就好比头盔和安全带,是爱的约束,是安全的保障一样,无论是自我的约束,还是法则的约束,尤其是父的约束,都是如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