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之卖鸡蛋(一)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我二哥约上堂弟格利,各自提了满满一篓子自家母鸡产的蛋,步行十八多里路到位于关中道陇海铁路沿线的西北机器厂家属区门口去卖。

地处渭河平原沿岸的关中道,西起宝鸡大散关,东至渭南潼关,绵延八百里,号称八百里秦川,地理位置上叫渭河平原,是西北乃至全国有名的肥沃良田,是大秦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

我的老家在渭北高原上,距离陇海铁路沿线的西北机器厂、关中工具厂、陕西棉纺九厂直线距离不到六公里,上世纪70年代,从老家到陇海铁路站口蔡家坡没有柏油路,更没有水泥路,全是乡间小道,到深秋季,路两边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步行到蔡家坡镇,需要越过好多田野和村庄,小孩步行大致需要两个半时辰。

那天,二哥约上堂弟格利到位于蔡家坡的西北机器厂家属区门囗卖鸡蛋。二哥从小灵光一些,自己先跑到坡底下的西北机器厂门口,吆喝着卖鸡蛋,但我们家的鸡都是圈养的,吃的是人工饲料,鸡产的蛋普遍较小,那些来自北京,上海,沈阳的工人看着二哥娄子里的鸡蛋,嘲讽地说道:“这鸡八蛋还没你的蛋大,谁会要?”就这样,二哥满满一篓子鸡蛋挨到了快天黑,也没卖掉。反倒是堂弟格利的鸡蛋,走在下蔡家坡的半道,就被人抢着买光了。这道理既很朴素,也很简单,堂弟格利家的鸡在山坡上散养,吃的是天然的野食,鸡产的蛋个大又圆。由于鸡蛋品相好,到了市场上,销路自然比我们家的好。

这次回老家,听堂弟格利讲卖鸡蛋的故事,颇有回到童年的感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