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知不知(《论语》学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总感觉孔老夫子不会就这么简单,应该有更深的含意在里面。但是翻看很多解释,又是推前敲后地思想,最后还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是知也:知通智,是一种智慧,是睿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不应该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做学问的品德吗?不应该是:是诚也、信也。当然你一定要说诚信也是种智慧,亦说得通。

然而静心仔细想一想自已真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抛开诚信道德不说,自已真想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真沒这个智慧。

想要知之为知之,起码要知道自已所知道的。至少要知道自已所掌握了解了哪些知识?这个我懂,那个我不懂。这个你能确定你真懂了?

虽然我说不明白究竟怎样才算得上知之为知之,但孔老夫子告诉过我们那些做到知之为知之者的表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就如同一台机器所有的零件都在其应该的部位,我们所掌握的学识能精准地用在其该用的地方。反之,知道什么问题该用什么知识去应对解决。

反过来说,你所掌握、所知道的知识能有效作用于实践,才说明你真正地了解自已的学问,才能拍胸脯说一声知道就是知道。

这才是知道自已所知道的,这才是知道就是知道,这才能知之为知之,这才是智慧、是睿智。

不知为不知,不知道就不知道,至少要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能知不知。

如果说前面说的知知是睿智的话,知不知当为对睿智的突破了。如果说知知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那么知不知当是提出问题的前提了。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俱智慧。

只有先做到知之为知之,而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到不知为不知。只有学问做到精深的人,才有可能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我们学习理解的天道真理才有可能向前更进一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老夫子的学习九章,这是第九个章节,九乃大数。知之为知之,是学习、做学问的顶峰,圆满。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并能精准地用于实际。

不知为不知,是对顶峰、圆满的突破。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提出问题,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知不知,知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