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花送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事我们自己;当我们拿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自己身上泼香水,自已也会沾上香水味。因此,我们要时时心存好意,身行好事,也会因此获得他人的赞美和尊敬。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要适当的为他人着想,去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会有残酷的竟挣,但个人的、社会的进步,更多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赢。《圣经·新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想他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他人。”这是做人的基本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为了人类普遍遵循的处世原则。做人要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不仅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还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个故事吧!
有两个村子位于沙漠的两端,若想彼此到达对面的村子,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要绕过大沙漠,经过周边的乡镇,但要花二十多天的时间才能到达;而如果直接穿过大沙漠,则只要走两天,但却很危险,有的人在沙漠中迷路,会因没有水源而渴死了。穿过沙漠的人,大多都有去无回了,连尸骨都被流沙吞没了。
有一天,一个村子的村长把村民召集起来让大家一起想个法子。让他们既安全又方便的到达另一个村子村民们挣论不休,谁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最后,是年迈的村长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让村民们找来许多胡杨树苗,每半公里种一棵,直到沙漠的另一端。他还让每个村民出行前多带几个水袋,沿途遇到胡杨树苗就把它们绑在一起,以便解决他人在沙漠途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久,树就种好了,但由于沙漠中环境恶劣,树苗大多数都枯死了。老村长叮嘱村民们:“让他们遇到树苗时,一定要记得把树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树苗都被流沙埋没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树苗成为了两个村子之间的路标,两地村民沿着这些路标走平平安安的走了很多年。
一天,一个富商来到这个村子,他要一个人到村子的对面做买卖。村民们叮嘱他说:“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快倾到的胡杨树,一定要记得把它扶起来,并清理四周”。商人点点头,心里却豪不在意。在准备好干粮和水后,便一个人上路了。
走在沙漠里,他遇到了第一颗即将被流沙埋没的树苗。他心里就在想,反正我只走一次,埋没就埋没吧!他继续向目的地走去。就这样他走过了一颗又一颗即将消失的树苗,却没有将它们扶起来,再插深一点并清理四周。
商人一直走到了沙漠深处,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只听见呼呼的风沙声;当他再回头看时,发现树苗都不见了。商人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迷路了,心里凉了半截。他像个无头的苍蝇似的在沙漠中乱走着,却怎么也走不出去。商人精疲力尽的躺着沙漠里,干粮和水已经吃完了。在沙漠里,没有水和食物,就意味着离死不远了。求生的本能让他再次站了起来,继续在沙漠中走着。突然,他被什么给拌倒了。起来一看,发现是颗胡杨树苗把他拌倒了。虽然后悔没听从村民们的话,但他还是把树苗给清理出来,重新埋好。这一挖,挖出了一个水袋,这水袋自然是村民们把它个树苗绑在一起的。随着树苗被流沙埋没在沙漠里,它也自然被埋在了沙漠里。商人看到这水袋,仿佛看到了走出去的希望,他激动得站了起来,身上又有了力气。
一天后,商人凭这那一袋水和坚强的毅力走出了沙漠。又重新回到了当初离开的那个村子。村民们热情的接待了他,把他请到自己家中,并做好饭菜款待它。这次死里逃生使得商人记忆深刻,也便得他认识到做人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也许是为了不让人再在这个沙漠中迷路,商人动用自己的钱,找人在这沙漠中又种了胡杨树苗。商人些一举动受到了两个村子的人的赞没和尊敬。
故事到这就说完了。在故事中,如果村民们不听老村长的话,不在胡杨树苗上绑个水袋,商人最后会因没有水喝而死。商人如果没有那么自私的想法,他还会在沙漠中迷路吗?如果人与人之间不那么自私,都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那么他也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相反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想得到的,最后都失去了。我希望人与人之间在产生利益纠纷时,都能够为对方想一想,那么这个世界也将更加没好吧!
让我们为他人着想,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学会为他人着想,我们将收获更多。学会为他人着想,世界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