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上帝视角鉴〝天使〞

★❤


  ︻
  从上帝视角来看待财富的增长盈亏,上帝应该不会care这些将会成为过往云烟的存在。

  倒是…

  人类当中自许为价值投资者的人中,这些人因着他们…经由投资…进而又做了哪些事,是足以令上帝喜悦的…

  对此,相信,上帝,应该会是很关切的!
  ︼


  我也曾经听到这样的话,而引起了我的思考…


  ︻
  【哪怕网文再有内涵,网文也从来不看第二遍。】…真实状况是这样的人,姿态既然都那么高了,要叫这样的人谦虚下来,基本,暂时是别想了。

  【哪怕网文再没内涵,网文内容也会试着再思索二遍以上。】…真实状况是这样的人,这种人,要是有机会遇见,一定别放弃与其深谈,因为,往往会得到这种人之所以见人所不能见的契机点。无疑的,是有益的。
  ︼


  以下的内容,我是不知道别人认为有没有内涵,但我个人认为,是有的,至少是对我而言。为了别忘记,因此,将之录于其下,好让我于来日,比较好找着,而可以好好地…常常思索。



  ︻

  天使投资者需要选择好生意。在多年的观察中,王利杰先生总结了未来投资选择好生意的九个标准。

  标准1:特定人群刚需。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一定是满足了一个特定人群的一类刚性需求。需求有两种,一是刚性需求,一是非刚性需求。不同人群的刚性需求是不同的。对某些特定人群来说是刚需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可有可无,也可能完全不需要。一个好的生意,一定要能清晰定位出有刚性需求的目标服务人群。虽然这个人群未必直接买单,但只要是刚需,就有变现的空间。

  标准2:客户需求增长。

  如果一个特定人群的规模足够大,那么他们的刚性需求基本上已经有很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了,留给后来进入的企业的空间很有限。创业者通常聚会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和技术的变革催生了新的特定人群,新出现的人群一定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创业者的机会;另一方面,客户群体早已存在,但由于技术变革和环境变化产生了新的需求。

  标准3:现有方案不足。

  创业和投资都要选择“现有方案不足”的赛道切入,不过度自信自己的产品和方案可以颠覆现有领先者。更好的产品,理论上应该出现在市场现有领先者的产品和技术规划路线中。现有方案不足的前提是针对一个新的客户群体或者新的需求形态而言的。比如小型机时代鼎盛期,做配置更低端的个人电脑卖给家庭和个人用户,在当年就是颠覆。这个颠覆不是因为个人电脑的配置比小型机更高,反而是更差。没能满足这个新群体的新需求,是小型机失败的本质。

  标准4:高频或高价。

  使用频率高或单价高,至少要占一项才有可能成为好生意。使用频率低、单价又低是最差的生意。如果使用频率和单价双高就更好了,尤其是针对时代变革而新出现的需求,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然,高价不一定非要高利润,利润高自然好,但是把利润让给用户也很正常。采取高价低利润模式以便获取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这也是可行的。主业不赚钱,但扮演了根据地角色,在圈住用户、稳住流量后,利润就来自增值业务和金融业务。

  标准5:市场格局未定。

  市场格局是否已定,取决于〝买定离手〞的那个关键性事件。可以将市场上是否有个〝明显的老大〞当做市场格局是否已定的参考标准,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判断的显像标志。不要轻易进入一个有明显老大的市场。O2O、智能出行、AR/VR、直播、共享单车,在这些一度疯狂的概念浪潮过后,剩下的王者都是第一批拿到A轮和B轮的几个领先企业,后来者搅局成功的寥寥无几。

  标准6:有难度有挑战。

  去投资看起来“容易做成”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一件事情能够持续带来高利润,那么这个事情一定不可持续。如果一个生意特别容易就能赚到钱,还没有人去做,那我们看到的“容易”就一定是一个表象,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并且,技术门槛也能挡住我们,挡住未来的模仿者,有一定技术门槛和难度的事情,也是成功后的护城河。

  标准7:网络递增效应。

  网络递增效应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让业务进入一个滚雪球的良性循环,早期很小很慢,但是越滚越大,业务增长曲线呈指数级而非线性。网络递增效应与马太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者恒强。所以,初创企业提前入场布局以及早期的发展速度特别重要,谁先进入玩着网络递增效应的循环,谁就有更大的胜出概率。这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10亿美元,甚至百亿美元超级巨头的关键考虑。

  标准8:用户转移门槛。

  这也是好生意至关重要的一条。用户转移门槛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社交网络,这是天然的产品属性造就的。一旦一个社交网络通过先发优势建立了客观的用户规模,比如市场的20%用户,那么后来模仿的社交产品就很难撼动领先者的地位。所以,历史上三大门户都曾经模仿腾讯做社交,但它们最终都无法撼动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垄断地位。

  标准9:行业垄断可能。

  垄断可以获取大量红利:第一红利是垄断者的利润可以高出非垄断者好几倍;第二红利是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垄断者的市盈率也可以高出非垄断者好几倍,因为垄断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两大红利相乘就是垄断的综合红利。要想投资到未来第一名的科技企业,那一定要隐约看到这个企业在创业之初“赛道垄断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一定是向着垄断的方向发展的。直到某一天,因为市场空间团队能力或者法律限制的原因,禁止继续垄断。


  天使投资者陪伴创业者的主要方式就是长期持有,直到创业者再也不需要任何帮助和支持才悄然离场,这才是真正的天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长期持有才是天使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双赢,也是巴菲特和芒格一直说的〝迟来的满足感〞。

  假设向某个科技项目投资100万元,该项目7年后上市,100万元投资升值为1亿元。如果有耐心,再等7年,可能还会有10倍的增值收益,也就是1亿元增长为10亿元。因为优秀的科技企业上市后7年,得益于资本的助推和公众企业的品牌效应,只要经营得当,7年产生10倍的市值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从概率的角度来估算,前7年赢利1亿元,成功率不超过10%;后7年赢利9亿元,可能性超过50%。腾讯、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这些优质企业上市后10年,估值翻到10~50倍,甚至不止。

  腾讯,2004年上市,2016年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12年翻了250倍;

  苹果,1980年12月上市,市值14亿美元,2016年为6058亿美元,36年翻了430倍;

  谷歌,2004年8月上市,市值230亿美元,2016年为5153亿美元,12年翻了22倍;

  脸书,2012年5月上市,市值959亿美元,2016年为3065亿美元,4年翻了3倍;

  亚马逊,1997年5月上市,市值4.38亿美元,2016年为3639亿美元,19年翻了816倍。

  这仅仅只是2016年的数据,如果继续持有到今天,那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但是,要实施这样的长期投资并不容易。有两个最大的阻碍:耐心与信心。大部分投资者既没有耐心,也没有信心。与伟大的企业一起成长,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投资到未来的伟大企业,必须要有独到的认知和勇气,并且要耐得住长期的寂寞。南非的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在腾讯的投资上创造了投资界的世界纪录。我们如果要超越这个业绩,要同时做对三件事才有机会:(a)投到16年后中国排名第一的科技公司;(b)持有该第一名科技公司35%以上的股份;(C)持有该第一名科技公司股份16年以上不退出。

  但这三件事,想做到其中任何一件都十分困难:(a)我们不可能精确预知哪个公司才是第一名,所以天使投资要投几百上千家天使轮的公司才有可能覆盖到;(b)我们要获得35%以上的股份,这意味着该公司一定出现了很大的财务问题且不被看好,否则很少有公司愿意出让这么多的股份;(c)必须持有手中的股份16年以上不能卖,才有可能等来那个辉煌的时刻,这意味着天使投资上千家公司都不能卖,否则极有可能卖掉的就是那个潜在的第一名。

  截至2016年底,王利杰已经投资了大概300家科技初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他终于获得一条新的认知,那就是〝重仓你认为靠谱的好生意和好团队。做对一件大事,胜过小事无数。好的团队凤毛麟角,让你赚钱的好生意也一定是少数,一旦发现就别轻易错过。〞所谓的重仓,就是对好的项目不断加码,增持股份的过程。以此来化解南非米拉德长期投资腾讯的问题。

  投资不需要退出的企业。这句话的背后哲学意义极其深厚,反映出了投资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财富增长,而不是不停地更换标的。财富的增长就是要把钱换成优质的资产,银行账户上的现金存款并不会自己增值。如果我们在天使轮就选择了微软、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脸书这样伟大的企业,那我们为什么要在中间退出?只有一流的投资者才能够吸引一流的创业者,之后才有可能投资出伟大的企业。
  ︼


后记:

  我也常常在想,任何一位…作为一位投资人…的人,从他的投资标的,可以看到他心之所向。

  用金钱去某个市场上作投资,时下的投资,大概都是在这区间。但我也想,若是用爱德华.德.波诺的〝水平思维〞这思维工具,其实,市场何其大,把人海也当作是市场,然后把时间拉长,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很明白,不是现在钱投下去,马上就会有获利的,而是需要一段必经的时间的。

  优秀的投资者,会选对的标的,然后心平气和地关注,时间到了,由于兹息的缘故,而赚得盆钵满满的,生活滋润。若行有馀力,还能再进一步为社会的某特定区块作贡献。

  我就在想,若是把心力、爱与关心,注挹在人的生命成长之上,这会不会比只是单单获得死的资金还要来得有趣?

  对这,是的,我正在想着。把王利杰先生的标准列于如上,留待我之后好好地检视,看看哪些合于我的用的。若有朝一日,有幸的话,若我也能成为稳健而又成功的投资者时,那时,再与今日的参考作比较,这样子,来日所作出来的意见,应该也会很具体吧!

  毕竟,站在巨人的肩上,确实还是能得不少便利的。只要不是以占人便宜来得这便利,而是为了提出不一样的贡献而暂时借用这便利,我以为,这应该还是可以算是好的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