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不回忆,他们只向往。
老年是否回忆,得看他们的境况。
只有中年,过去已远,未来将来,茫然四顾,周围是白茫茫的雾,
中年是雾中行走,自己看不清一切,一切也看不清自己。
面对人类天生对未知的恐惧,中年更喜欢回忆。
过去无论多凶险,与未知的将来相比,都是甜蜜和值得怀念的。
因此人在面对过去的时候,永远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
《在细雨中呼喊》作为一部充满黑色幽默和荒诞不经的少年回忆录,讲的就是主人公孙光林对其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
他将无数的记忆碎片编织集结,以拼出一张记忆中完整的少年生活的画卷。
在拼凑这幅画卷的同时,作家余华试图给读者传递这样一种观念:
人们的命运荒诞又奇妙,而回忆包容了这一切。
这是一部回忆之书:
主人公站在(或许是)中年,回忆他的父母、养父母、儿时的伙伴、以及朝夕相处的村民们,对于这些他少年生活中如同流星一般逝去的人,他记得住关于他们的每一个片段。
人们在生活中挣扎,在关系中互相毁灭,在命运的黑色幽默中不甘的呼喊,但是这呼喊,最后消解在绵绵的细雨中,黏腻腻、轻飘飘,却永远无法尽情地发泄出来。
在平静流淌的时间中,大地沉默不语,看着人们默默挣扎,并习以为常。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取名《在细雨中呼喊》,更多的是一种压抑。
如果是呐喊,也是无声的呐喊,因为黏腻的雨水最终会消解一切曾经的苦涩。
小说用荒诞不经的语言叙述昏黄回忆中的零星片段,各种插叙、倒叙充斥其间。
作者的思维跳脱,令主人公穿越时空,时而以旁观者的角度解说,时而回到过去的躯壳中自述。
这让一部原本应当平淡的少年回忆录因此变得生动且浪漫,荒诞且现实,虽然那浪漫是黑色的,现实是苦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