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如寄 盍不振六翮
——读益都雨点长篇小说《北河东去》
阿 来 曾令琪
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最早、最朴素的认知,由此也衍生出先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智慧。《尹文子·大道》曰:“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意思是方圆各有其道,自有所称,互相补充。可以说,方方圆圆蕴含了我国哲学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思维,由此产生的天圆地方说,也是《易经》为代表的阴阳学说的重要体现。
从古到今,涉及、研究方圆学智慧的很多,但以小说的形式、以形象的塑造来阐释方圆智慧的小说,则甚为罕见。因此,读罢益都雨点先生的长篇小说《北河东去》,我们情不自禁要为作者点赞。
一、关于方圆智慧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小说主题的提炼和表达,往往寄寓了作者一定的社会理想。本书作者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深谙官场的规则和潜规则,所以创作了《北河东去》这部关于方圆智慧的书。
顾名思义,所谓方圆,乃是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世方式之内省与外在的表现。古人强调在内曰方,对外曰圆,外圆内方。所谓智慧,则重在为人处世之道。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国古籍中关于方圆智慧的记载比比皆是,但最早、最直接、最完整的方圆智慧故事,应该与唐代的李泌有关。记得宋代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卷38有一条关于唐代神童李泌的记录。其大意是:唐玄宗听说年方七岁的李泌幼而有才,且思维敏捷、善于赋诗,便召他入宫。李泌到来时,正赶上唐玄宗与张说观棋,遂命张说试一试他的才能。张说要李泌做一赋,要旨是方、圆、动、静。李泌问其体例,张说看看面前的棋局棋子,然后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听后当即朗声回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其中张说所做的赋,句句见棋字,并说了一些围棋的特征;李泌所做的赋,虽然不涉及一个“棋”字,但句句与围棋相关,概括出了弈者下棋时的种种活动和神态,并可推之于为人处世。张说惊诧不已,恭贺玄宗,说朝廷又得了一位奇才。玄宗也很是喜欢,大大的赏赐了李泌。唐德宗时,李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成为一代宰相。这是后话。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就讲究“左右逢源”,讲究“八面玲珑”,讲究“圆融无二”;在当今官场,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后遗症,更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浪潮的汹涌,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与古代、近现代有了大不相同的新情况。在李泌身后1200余年的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的方圆智慧,更加显示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新时代的红与黑
作为从北河最偏远的石头沟乡走出来的陈想,分配到南源省级机关的名额被人抢走,只得回到穷山僻壤的石头沟乡当“跑蹆娃儿”。但他天生倔强,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苦研方圆哲学,凭借方圆智慧,圆融地应对各种人和事,当上乡团委书记;媒体曝光河东,身为区委宣传部长,他进京“灭火”,用上了神秘的人脉资源,化险为夷;当北河日报老总,正春风得意时,突然遭遇算计被“双规”,得“伯乐”与好友之助,乃得度过难关;南宝市委书记任上,市长和省委副书记一明一暗对他夹击,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他运用方圆智慧,涉水过关;成为南源省常务副省长,面临拆迁户集体上访、副省长醉酒身亡、世博园突然撒资、车祸谋害……他也顺势而为,从容应对。
在中国,任何事情都讲究“关系”。关系就是一种人情,关系就是一种资源,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关系就是一种“关系重大”的派司。川人有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三生当不得一熟。”到医院就诊,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辗转找人与医生拉上关系;孩子入学,总得托人情、找关系,希冀孩子分到最好的老师执教的班级;求职、提升,更是离不了请吃、送礼走后门、拉关系……在官场,相当部分的人都是重视对上负责,轻视对下担当。当年陈云同志谆谆告诫全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三十年前中国官场“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的现象就已经严重到不得不提出告诫的程度了。可惜,三十年的时光缓缓流过,官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依然故我,甚或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官场的“关系”就是赏识与被赏识的关系,那么这种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当然可以传为佳话;但官场生态遭到破坏之后,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被扭曲,“伯乐”本就少见,“千里马”就更是难见其踪了。
在这种生态之下,《北河东去》的主人公陈想的奋斗史,就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和特别的意义。我们似乎有理由这样概括:陈想的奋斗史、成长史、或者说叫做发迹史,无疑就是一部新时代的《红与黑》。主人公的一切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官场的种种沉浮悲欢,淋漓尽致。如果称此书为当代官场的百科全书,可能有点过;但如果说此书能为从政者提供处世为官、行政决策的借鉴,阅读此书能增加从政的智慧、圆融,绝大多数读者肯定都会赞成。也许,这也是作者创作此部长篇小说的初衷吧。
三、《北河东去》的美学价值
作为一部长达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北河东去》有豪放大气的结构,缜密细致的构思,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们相信,这些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们在这里重点要谈的,是作者直面人生的勇气,是作品细节的真实可信,是对方圆智慧的思考与阐释。正是这三点,构成了《北河东去》的美学价值的三个基础。
1、直击官场生态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
众所周知,同前些年相比,最近几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催生着官场生态的变化。在社会急遽变化之时,作家怎么办?文学怎么办?是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痛不痒地写一些风花雪月的小文章孤芳自赏,还是闯进生活,直击生活的多样性、描绘生活的复杂性?如何选择,决定了作家的生存意义、作品的社会价值。
益都雨点先生先生以其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对世情的解剖,对所描写的人与事、官与民、灵与肉,丝毫不加以掩饰和回避,经过选取、提炼、加工、升华,经过概括、归纳、综合、集中,为我们塑造了以陈想为代表的一批有能力、有才识的改革、开放、发展的决策者、参与者、助推者,也塑造了一群虽有能力却少见识、自私贪腐的落马者。
这样的题材,如果用传奇的写法来表现,那一定会扣人心弦。但传奇之后呢,能给读者留下多少思考?能给为政者提供多少借鉴?
《北河东去》这部长篇小说,以纯文学的体式,全面、深入、深刻地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某些章节借鉴通俗文学的写法,让作品情节可信,耐读耐品。可以这样说,官场的生态现状,人物的灵肉挣扎,社会的日常生活,在这部小说中都有非常客观、真实的反映。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反映带上了作家的社会倾向性。作家肯定什么,鞭笞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读者都能从小说中充分感受。
在很多时候,作家直面现实、反映现实,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称这部小说为当下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毫不为过。
2、作品具体可感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
大家知道,一部小说,除了人物和环境,还需要用细节来支撑。《北河东去》的细节可谓具体可感、真实可信。
一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来描写日常生活。比如,第5节“转行当秘书”中,小说中重要人物王方竞争报社新闻部主任一职,在任命下达之后,王方收到一条短信:“当主任感觉很好吧?恭喜你的老婆用女色征服了领导!也恭喜你在戴上主任帽子的同时还戴了一顶绿帽子!”这条短信,在小说中是一个细节。这样的情节,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这个细节,直接导致了王方这个人物性格的走向,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最后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对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通过细节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这部小说的背景为“南源省”,该省是旅游的福地、吃货的天堂,小说当然离不开对“吃”的描写。总体而言,这部小说描写“吃”的情节,绝大多数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并非随意性的泛泛而写。随举一例,第22节“举贤不避亲”中,写了一场饭局。这个饭局中,写了陈想在德众鱼头火锅店的安排,对茶水的考虑,对天圆地方紫砂壶的展示。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细节的安排。这一系列细节的组合,将主人公陈想心思的缜密,功夫的细致,处世的机警,为人的圆融,表现得非常充分;对人情世故、风俗习惯,也借此予以较为充分的展示。整个饭局,以“吃”为载体,以“人情”为润滑剂,以“举贤”为目的,将陈想这个当时的市委宣传部长和省委书记苏斌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
三是通过细节的安排来推进小说情节。小说主人公陈想的奋斗史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很多的艰难险阻。第9 节“陷入大坑中”、第10 节“不懂太极拳”、第11节“忠诚就是福”整整三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陈想被“双规”的情况。客观而言,陈想之所以被双规,除了遭人陷害(购买天圆地方紫砂壶的款,是他自己付的,并非受贿),还与他自身有关(紫砂壶被用来送礼)。一个细节可谓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正想着,陈想突然看见回锅肉盘中有一白色圆纸现了出来。他下意识的用斜光看了一下房门,确认门闭无人,然后用筷子夹出纸筒握在手心,展开一看,‘壶在书柜’四个字清晰可见,字体也很熟悉,是王方写的。”饭菜中一张纸条的传递,彻底改变了陈想的“霉运”态势;于小说而言,这个细节可谓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增加了情节的起伏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总之,小说的细节真实,可问可信,推动了小说的情节。从中,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3、对方圆智慧的深入解剖与形象演绎,传递出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这部小说,作者独具匠心,力图全景式展现方圆哲学大智慧,独特式描写人生成长大玄机。
首先,作品的章节、回目,表现出作家全景式的考虑。这个小说,比较辩证地揭示了变与不变、忠诚与能力、实力与政绩、心法与志向、情商与智商、官商与情商的关系。小说的架构,很好的表达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官场的深入思考。小说之“皮”,与作家思想之“毛”,其关系处理非常妥帖。
其次,小说人物的设置,很好地传达出作家对方圆智慧的一些考虑。范长江、陈想、吕东和王方这四师徒的关系,既有人情的牵连,关系的交叉,关键时刻也有推动小说发展的情节。第13节“借树来开花”, 就写了在喜来登酒店陈想与范长江第一次、第二次的喝茶交流。小说的其他章节,还多次写陈想及同学与恩师范长江的交流。在陈想人生的关键几步,都有范长江的影响。可以说,范长江是方圆智慧理论的“化身”,在小说中有符号学般的象征意义;他的设置,他的出现,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次,小说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表现了方圆智慧理论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说,范长江就是陈想和吕东、王方的精神导师。三人之中,尤数陈想对范长江的理论把握得最好,也践行得最好。吕东对方圆智慧的系统阐述,象征着范长江理论学术上的成功;陈想化险为夷,仕途步上正轨,象征着范长江理论在实践上的成功;而王方最后的自杀身亡,则暗示读者,方圆智慧理论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如鱼得水,搞不好容易自伤。
结语
《北河东去》这部长篇小说的意义,在于对方圆智慧的开拓性挖掘与阐发,有利于传承和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于对“强者自渡,智者自赎”寓意的创造性提练与诠释,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教育作用。这正是一个作家主动履行责任担当、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人生忽如寄,盍不振六翮。古今中外之成大事者,无一不精通方圆之道。当今之世,不要怕官员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施政中的个人毛病,是可以逐渐克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行政中的懒政、怠政、贪腐,却是令人唾弃、鄙视的,也是不可原谅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是喜爱陈想这个主人公的,更是喜爱《北河东去》这部小说的。因此,乐为之介,并作此语,希望读者朋友们能潜心静气,读一读这部长篇小说。
2018年1月15日
阿 来 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矛盾文学奖得主。
曾令琪 《西南作家》杂志主编、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人民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