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近日,求是评论员文章《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告诉我们,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夯实文化根基,挺立民族精神脊梁,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深植文化根脉,汲取传统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从"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到"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这些文化精髓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通过古籍整理让经典重现光彩,还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抑或是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教育,都是为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只有扎牢传统文化的根基,民族精神的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犹如一座座精神丰碑,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新时代更需要传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扶贫干部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无数逆行者展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创新前沿,科研工作者发扬了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都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必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坚定文化自信,抵御错误思潮。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有泛起。一些势力企图否定中华文明、诋毁英雄人物、消解主流价值,这对我们的文化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文化辨别力。既要反对盲目排外的封闭心态,也要警惕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要深入阐释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文化自信真正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推动文化繁荣,助力民族复兴。文化繁荣发展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特别要重视青少年文化教育,通过思政课改革、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帮助年轻一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有当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民族精神的脊梁才能真正挺立起来。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精神如炬,照亮前程。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筑牢文化根基,挺立民族精神脊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上阔步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集安市委组织部张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