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厂化模式特点:
优点
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这些缺点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
使用场景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
//算法的父类,抽象出返回结果的接口
class Operation
{
public:
virtual int GetResult() =0;
public:
double m_Num1;
double m_Num2;
};
//工厂类,用于生产相应的算法子类
class OperationFactry
{
public:
OperationFactry(void);
~OperationFactry(void);
public:
static Operation* CreateOperate(int n )
{
switch(n)
{
case 1:
return new OperationAdd;
break;
}
}
};
//算法子类,由工厂类创建,重写父类中的虚函数
class OperationAdd:Public Operation
{
public:
int GetResult();
};
2、self 和 super 理解
@implementation Son : Father
- (id)init
{
self = [superinit];
if(self) {
NSLog(@"%@", NSStringFromClass([self class]));
NSLog(@"%@", NSStringFromClass([superclass]));
}
returnself;
}
@end
答案:
都输出 Son
self 是类的隐藏参数,指向当前调用方法的这个类的实例。而 super 是一个 Magic Keyword, 它本质是一个编译器标示符,和 self 是指向的同一个消息接受者。
上面的例子不管调用[self class]还是[super class],接受消息的对象都是当前 Son *xxx 这个对象。而不同的是,super是告诉编译器,调用 class 这个方法时,要去父类的方法,而不是本类里的。
当使用 self 调用方法时,会从当前类的方法列表中开始找,如果没有,就从父类中再找;而当使用 super 时,则从父类的方法列表中开始找。然后调用父类的这个方法。
当调用 [self class] 时,实际先调用的是 objc_msgSend函数,第一个参数是 Son当前的这个实例,然后在 Son 这个类里面去找 - (Class)class这个方法,没有,去父类 Father里找,也没有,最后在 NSObject类中发现这个方法。而 - (Class)class的实现就是返回self的类别,故上述输出结果为 Son。
而当调用 [super class]时,会转换成objc_msgSendSuper函数。第一步先构造 objc_super 结构体,结构体第一个成员就是 self 。 第二个成员是 (id)class_getSuperclass(objc_getClass(“Son”)) , 实际该函数输出结果为 Father。 第二步是去 Father这个类里去找 - (Class)class,没有,然后去NSObject类去找,找到了。最后内部是使用 objc_msgSend(objc_super->receiver, @selector(class))去调用, 此时已经和[self class]调用相同了,故上述输出结果仍然返回 Son。
3、观察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