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半个月了,却不得不开一个小号,大号名叫煽海鲸,因为此刻内心的迷茫,便取名茫鲸。我不知道我这么做对不对,但愿以后的日子能够无悔。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按理来说应该埋头苦学才是,我的成绩本身也不是出类拔萃,只能算是中游,在成绩上我确实没有下太多功夫。
也是从上了高三开始,鬼使神差的就爱上了写作,不写一点东西就感到若有所失。尽管写不出华丽的词藻,振聋发聩的思想,但我依旧热爱。可能是源于内心的孤独,我不苛求身边的人,包括老师,父母能够理解我,于是,我来到了简书。
写作于我而言就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唯有写作,我才能找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真正的自己。
身边的人无论是朋友,师长还是父母,都希望我能够在最后一段时间一心一意,废寝忘食的读书,能够进入一个好大学,成就一个足以令自己骄傲的舒适人生。
于是,当我的父母发现我在写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的时候便对我发出了警告,让我停止这些徒劳无功的事情,将一百二十分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我经过整夜的深思熟虑,区区二百天,怎么就不能忍受呢?
然而,当我放下笔的第四天,我终究还是没有把持住自己,开了这个小号。
我开始重新思考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孰轻孰重?要如何取舍?我去网上寻觅答案,结果如下。
其中的观点都是希望屈服,或者暂时屈服于现实。
我是个很叛逆的少年,当看到这些答案,我自己的心中竟然出现了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回答。
坚持自己所爱!
倘若理想屈服于现实,又怎能称之为理想?低下的头颅只会越来越低,当你扛不住外界压力而选择屈膝的时候,你要明白,跪下容易,再次站起来就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多少人放下理想后就再也无法拾起了?就好像刻舟求剑,我暂时做下一个标记,等我到岸再拾取就好。不好意思,你的剑在你选择暂时丢下它的时候,已经愈走愈远了。
倘若所有理想都屈服于现实,适应现实,未来将要靠什么来缔造?
回望一下历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哪一个不是逆流而上?事实证明,顺流行驶也许更加省力且能行得更远,但并非是绝对正确的。
理想的可贵之处不正在于其是唯一能对抗现实的精神幼苗吗?
我确实对现实社会以及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很多不合时宜的看法。我并非是厌恶学习,相反,我为我所喜爱的历史,物理,哲学都可以废寝忘食的学习。每次读完一本令自己颇有收获的书,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雀跃。
也许,现在看到这些的你会嘲笑我的幼稚,嘲笑我未经世事便故作深沉讨论这些东西,认为我不具备谈论这些的资格,认为我阅历尚浅,不辨是非。
无妨,我只是抒发我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而已。
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我愿意,至少现在我愿意一直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尽管我写下了这些,但是内心仍然是迷茫的,我在怀疑自己。倘若你可怜这样一个迷茫的少年,请你给予我一些指导吧,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