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写点什么,也许因为今夜,无数人将无眠,家长,孩子,老师,校领导,……。
一次考试,一个分数,一种命运。
想当年,参加高考,住学校宿舍,也没听说有家长来陪考,不知道是家长真的太忙,还是觉得没必要。
20人的宿舍,上下铺的床,一个挨一个,挤的满满的,20个同样年龄的我们,嘀嘀咕咕说着话,就睡着了。
到现在还纳闷,为啥不紧张,不焦虑呢?
其实,当时的我们,对大学的渴望也是不言而喻的,90年代初,上大学,无异于鲤鱼跳龙门,翻身农民成城市人(带户口,粮食关系,吃商品粮)。
可是,我们也明白,考不上也无所谓,要么复读,要么找个工作,总有事儿做。况且,家里也不养闲人,务农也可以有,父母那么辛苦劳累,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所以,大抵是,有事做,忙治百病,没力气无病呻吟,更少有人闲到考不上大学就歇着。
老爸当年说,想上学,砸锅卖铁也支持,不想上,回家干活也中,反正,一定闲不住。这种思想代表了那个年代父母的主流方向,基本都是这样,孩子不必只走这一条高考之路。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考定终身,但父母的期待也就那样。
时过境迁,近30年过去了,举国上下,高考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不少家长各显神通,孩子有更广阔的世界,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这次考试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也许今夜又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元和学霸,也许还会有诸多不如意的你或者她,请默默关注,静静地做个观众,因为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本来就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在这里,我的观点,也是在带茉宝散步时和她爸爸交流过的,只要孩子将来有事做,自食其力就好,不必都是清北,或者藤校;各种职业都必须有人做,必须受到我们的尊重,比如,做个唱着歌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或者是卖个有特色的小吃等等)。
亲们,今夜,成绩见分晓,是不是真爱也见分晓哈。
父母们,
假如你是真爱孩子,那么请接收孩子的成绩,无论分数高低;
假如孩子是你的真爱,那么请给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孩子,
假如父母是你的真爱,请你接受父母面对成绩的暂时情绪,无论怎样,请理解他们那颗永远牵挂你的心;
假如你真爱父母,请你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还有相伴18年,接下来,你展翅高飞之时,也是父母酸酸甜甜之时,虽然,那种感觉,你不可能感同身受。
父母,孩子,
假如你们真正彼此相爱,请用行动来证明,越是重大事件,越需要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相亲相爱一家人,相爱相惜,想必这是你们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