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我反复的琢磨着一个关于被抛性的既定事实,就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是被置于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里,高度集中去想这个部分,就觉得这是一种绝常的奇异,而人死亡之后,关于以他为主体的世界又随他消失,那么一直存在的这个情境,到底是谁的存在世界呢?或者说,谁的也不是,就仅仅只是此时此刻我的主观存在世界,好玄……
海德格尔说:“人是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我们无法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所以,只有当与人建立关系,才能通过彼此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和既定事实,这好像也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就是当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其他人、以及关于他们的世界和时间线,真的在运行和存在的吗?就像电脑游戏一样,是不是只生成了我这一小片区域,而自己的既定事实和他人的既定事实之间建立关系后(可以这么说吗?或者说是自己的存在与他人的存在),建立关系的部分就会产生数据被存档,产生了共同的既定事实和共同的存在局面,也因此各自独特的既定事实和存在,就很容易被彼此忽略,甚至我感觉到彼此忽略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合理性的(这么想是不是有点混账),也可以说彼此忽略也是一种既定事实,只有在建立关系之后,不同关系因为主动达成关系实现的程度不同,而促使对彼此的既定事实有了多和少的认识和理解,反之亦然。
既定事实谈被抛性,我们被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所处的这个情景有彼时的规则、历史和社会结构,我们必须在这个既定的环境中生存也必须在这个情景中去理解自己的存在,打着字都感觉到一种可怕的孤独,这种独自面对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就像被游泳教练一脚踹进游泳池、像蒙着眼罩站在一间密室前……怪不得存在要谈“孤独”,现在能链接到一点了。紧接着又链接到主动选择,在这种“漫无边际”的孤独面前,人不得不做出主动选择,看海德格尔时,记得他提到一个词叫“沉沦”,说人会盲目的接受既定事实中的社会习俗并内化他人的观点,我理解的是沉沦中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既定事实,看不到自己的独特和自由,只是在麻木的被动赋予,当然也就无法觉察到他人的既定事实。
自由与选择也同样跟随既定事实到来,人们做出主动选择,也同样是一种脱离沉沦的自我觉醒,接受被抛性,能更大程度的减少人们对命运的抱怨,认识到人的有限性而去关注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通过主动选择主动承担去发现和创造存在的意义,我想,咨询就是在做这件事吧。
学习到既定事实这部分,能审视自己的一致性和冲突,主动选择也比较容易理解,而被动赋予是新纳入进来的一个视角,这是关系中不可能避免的一个部分,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和这一部分产生比较大的冲突,拒绝接受也不愿意承担,企图和对方的既定事实划清界限,而不能否认被动赋予也是另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人真的是太复杂了,一个人形宇宙……这门学科太精密了,这个密度高到永远不可能清晰,永远不可能探索完整和有尽头,而作为咨询师,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也是一种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