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01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职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你的薪资水平与你的业绩直接挂钩。而在生活中,更多需要享受过程,比如陪伴家人朋友的愉悦时光,外出旅行欣赏沿途的风景,吃饭的时候体会饮食的美味。还有个极端的例子,人的最终结果都是死亡,人如何过好这一生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看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02多维观察

很多人花了一生的时间去观看,而不是观察。

老公问我,你说我爸爸有什么习惯?

我说,我哪里知道啊。

老公说,这就是你不观察。我爸爸每次回到家都喜欢咳嗽一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确实疏于观察。家公家婆经常问一些我们那边的问题,比如一年种几季水稻,一些风俗习惯,我都是不知道的。

不过我最近观察到一个我家乡湖北跟这里不同的现象。在我家乡,子女即使成年后,父母依然当子女是孩子,什么都不要求做,而且当大爷一样的伺候。去年过年在家里,早上八九点钟醒来,我妈妈就把煮好的面端给我吃,吃完了再把碗筷收走。我哥也是一样的待遇。

在萍乡,做好饭了自己去吃。而且无论公婆干什么农活,比如种菜啦,上山摘茶籽啦,老公只要有时间,都会很自然的去做。

然后我思考,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

历史的原因?这是需要去寻找两地的风土人情。

家庭教育的原因?我家乡认为子女只要好好读书或者好好赚钱出人头地,家里的事情是不用操心的,回到家就把你供起来。萍乡是从小培养孩子干家务,父母能做的,孩子就能做,即使少做一点也行。

夫妻感情的原因?在我家乡,我看见很多夫妻经常吵架,目测不怎么和谐,可能是夫妻感情不好,所以把亲子关系放到家庭的第一位。

03深思熟虑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干任何事情。

未经你思考的知识不是你的。

这是我昨天看到的两句很扎心的话。

有时候,我宁愿干体力活,也不想费脑子去思考。我们都清楚,阅读了需要输出,把知识内化。可是有时候一本书看完就完了,不想去写读书笔记,不想去思考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内容,我可以用在哪里。

看了一篇《罗振宇的骗局》,我觉得文章说的真对,好多知识付费就是坑,我付费七八千了让我的生活有什么具体改变吗?好像没有吧。

晚上又看了一篇反驳的文章,我还是觉得文章写的真对,你没有成长总有些人改变了,而且你没有做到怪谁呢?只能怪你自己吧。

可是,这是观点完全相反的文章。我的脑子啊,完全跟着作者的想法跑,没有自己的思考。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多读书,尤其是思考类的书籍,比如刘灏老师推荐的《结构思考力》,《金字塔逻辑》。

多反思。多反思自己的想法从而而来,有何依据,依据靠谱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