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小灰,那个天天坐在树下面的人是谁啊?”
“听说是附近的一个农夫。”
“他坐在树下面做什么呢?”
“哈哈,他是在等有哪只笨兔子能一头撞死在树上,他就把那只死兔子带回家做晚餐。”
“那个人的脑袋有问题吗?这种事哪能等呢?”
“他的脑袋本来没有问题的,只是从小他妈妈给他讲了太多的童话故事,所以他才得了种叫作‘童话妄想症’的怪病。”
“得了这种病就会变得他那样吗?”
“对,如果严重了就会这样,这个病最大的病征就是深信一一有些幸福只要你肯等待,它就一定会到来。”
1
小的时候很喜欢看书,看得第一本课外书就是别家那借来的《格林童话》,后来又陆续看了《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里面很多故事都看了不止一遍,可惜现在大都不记得了。
一个读书的人,通过他读的书往往就能看到他成长的轨迹。
童话的结尾,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小时候,抱着这个结局,合上书的我们心满意足。
后来啊就会想,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
再后来就看到有人说,后来的故事早就已经放在开始了,英俊勇敢的王子变成了国王就会糊涂又讨厌,善良可爱的公主变成王后就会恶毒而残忍。
“童话说雨后会有一道彩虹,却不曾说过他也会转瞬成空。”
原来,世界不那么美好吗?
是的。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可能我们暂时做不到那么伟大,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向往。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么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个世界不属于“童话妄想症”患者,因为他们只会活在童话里,只会等待;也不属于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悲观。世界属于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深深知道生活的真相,但是内心仍然存在一个“乌托邦”!
2
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童话妄想症也好,悲观主义者也好,都是过了。读书过了,就是书呆子。正过了,就是负。乐极生悲,福祸相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什么事情不要过头。
以前常常觉得说类似话的人不负责任。
所谓不要“过头”,那个“度”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作者不告诉我具体该怎样怎样呢?我怎么知道所谓的度在哪里?
现在自己才明白一二。每个人生长环境不一样,遇到的人不一样,读过的书、到过的地方、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都会有影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每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道理说给你听,行动靠自己把握。
也许,如果真的都一样,就会没那么可贵,也没那么有意义了。
3
幸福不是你等就一定会来,也可能你好不容易等来的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了。
有人问,世界那么大没有钱去看看怎么办?
答:还可以在家门口等着全世界路过。
这就是“守株待兔”呗,只要你愿意等,可能真的会有瞎了的兔子也说不定。(此处莫名想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虽然我们总是说,努力了不一定会有幸福,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我们总在争取可选择范围内尽量好的结果。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尽量把可预见范围内的遗憾值压低,某种意义上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你更高的时候,幸福一旦出现,也会更容易看到你。
就像这么一句话,这世上也许不是所有的善行都有报答,正如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有回报。但只要遇上一次,便不虚此生。
人的一生就那么长,用也用完了,不用搁在那也完了。大可不必只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