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数据
2015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其中无线成交占比68%,参与交易国家和地区多达232个,物流总订单量达4.67亿。而且2015年的交易额净增341亿,相当于2013年的总量,是2009年第一次双十一的1800倍。
毋庸置疑,阿里巴巴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购物奇迹:堪比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这一天,好像什么样的商家都要和双十一挂上钩。而且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店里打折,优惠是全年最低。有很多商家靠这一天,把全年的销售目标都搞定了。这就很清楚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商家拼死拼活打促销,增加流量入口,把双十一当做天赐良机。一天能实现一年或者半年的销售目标,谁不想?
刚好这一天,消费者也想买买买。折扣这么优惠,本来平常要100元的东西,今天只要50块钱,这种诱惑怎么忍得住。从刚开始我们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老老实实地消费,享受点折扣。但这几年画风似乎变了。每到这一天,多少消费者守在荧幕前,疯狂地收缴自己的战利品。而为了这一天,那么提前准备了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购物思路不再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而是什么优惠买什么。
身边的人这段时间都很忙,应该是每年最忙的时候。每天专注在电脑前面,神情时而惊喜时而凝重,起伏颇大。见到面第一句话就问:双十一准备买什么?本来不买什么,被这么一问反而觉得是应该要买什么了。毕竟是购物狂欢节嘛,折扣这么大,确实很划算,不买就亏了,而且大家都在买啊。难道要自己每天看着别人天天收快递,满嘴乐开花,自己却没有?
很多消费者就是这种心态,疯狂地往购物车里添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在这个氛围下,实在是抵不住诱惑。本来计划购物必须物品只需要1000元,买着买着到最后成了10000元。那一天既是购物狂欢节,也是吵架节,甚至离婚和分手节。
你自己想想是不是也这样,本来只想买件风衣,但是结算的时候发现购物车里面还有衬衫、牛仔裤、运动鞋,甚至还有一台音响。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虽然超出了预算,但是还是咬咬牙付了款,想着买后省吃俭用就可以了,毕竟这是一年中的购物狂欢节,一年一次啊。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畸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损失了,怕没有搭上优惠折扣这班车。你在购物时,发现一个原来1000元的东西,今天只要699元。300的折扣啊,买了我就赚了300元。但事实是,你一分都没赚,反而损失了700元。一件你没有计划要买的东西,你去买了,你还会觉得你赚到了吗?而且还不止一件。你以为你赚了,其实你只是享受了优惠的感官刺激,而损失了白花花的银子。而且很多折扣是一些黑心的商家,先涨价上调,再降价,明明涨价10%,却宣传降价了50%。关键是很多人就相信了,人傻钱多好骗。害怕损失的人,往往损失最大。
还有就是盲目跟风。我们不知不觉成了双十一最大的水军。一年又一年双十一交易额的刷新,有多少成分是那些,本来不想消费,看到别人在消费,自己也跟着消费的人。如果你告诉你朋友,双十一你不购物,你绝对会收到奇异眼光的注视,都怀疑你是不是疯了。有些从来,或者很少网上购物的人,因为双十一实在被抄的太火了,也就盲目地跟风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收快递的快感。天天收快递,就好像天天有别人送你东西。今天送大衣,明天送手机,后天送护肤品......这感觉能不爽么。我们花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来享受这种快感。
**我们在加入这种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购物的初心 **。
要做到理性的消费方法很多,你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先列个清单,在付款前仔细核对,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预期,避免过度和盲目消费。趋于理性的消费才是值得鼓励的消费,理性消费,就从这个双十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