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倒班且单位离家较远的缘故,在单位食堂吃过午饭后至18:00夜班的这段时间,我便成了无处可去的流浪儿。以前每逢这个时候,我都是去附近的理想书店,点一杯29元的咖啡,再找一本感兴趣的书籍,找一个舒适且安静的角落,独自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不想,最近收到理想书店暂时关闭的短信,虽然我也只是20多天才会光顾本店一次,但得到消息,心里还是平添了一份隐隐的失落感。毕竟,在这样的一座小城市里,很难再找到一个适合读书悠闲又距离单位比较近的安静场所。
想来想去,忽然就想到何不去附近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翻了下美团,刚好看到《何以为家》这部电影热映中,于是果断买票前往。一直到电影开播才发现,诺大个影厅直接成了我的包场,关灯的刹那,忽然有点小小的紧张感,但随着影片精彩情节的步步推进,我的思绪也随着主人公的不堪命运跌宕起伏,全然忘了一个人观看的怯意。
《何以为家》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悲惨命运,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小男孩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他状告父母的唯一理由是父母生了他。看似荒诞,却让观者产生深深的隐痛。在一个底层社会的贫穷家庭里,愚昧又无能的父母,在无法养育孩子的情况下,却一直在生育孩子,而这些被迫来到世间的孩子,伴随他们一生的除了殴打就是谩骂,还有无穷无尽的侮辱与歧视。因为父母的不重视及不负责任,故事的主人翁赞恩无从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可怜无助的11岁妹妹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嫁给30多岁的坏男人,后又因为怀孕大出血而死,在极度愤怒的驱使下,赞恩捅伤了妹妹的丈夫,也因此而锒铛入狱。更可气的是,当母亲到狱中看望赞恩时,却“厚颜无耻”地告诉赞恩,她的腹中又有了一个新的生命,而且打算生下来之后再取死去妹妹的名字,赞恩的眼中溢出愤怒的表情,他怒视母亲恨恨地憋出一句“畜生”,并在转身的一刹那将她带来的面包忿忿地扔进垃圾桶。影片的最后,在整片中从来没有笑过一次的赞恩终于因为有了户口而露出开心的笑容,这笑,却让我内心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哀。
其实12岁的赞恩遇到如此不公的命运依然非常顽强,他对未来的生活抱有很大的幻想,并且一直都非常努力,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安心的做着自己想做或被迫做的每件事情,但无论他怎么挣扎,都始终无法摆脱底层社会无奈又屈辱的命运。
纵观整部影片,其实无论是赞恩兄妹,还是他的父母,到头来都只是战乱的牺牲品,他们一家无法摆脱的悲惨遭遇,只是战乱时期逃难者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体味影片小小主人翁悲惨命运的同时,不应该只是表现出简单的同情,而是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和平社会的可贵,教他们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并且明白身处如何境遇都应该努力奋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