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我妈视频,她正窝在我去年给家里换的绒布沙发里,手里翻着村口王婶家儿子的结婚礼单,突然抬头叹口气:“你这几年不结婚,实打实给家里省了几十万啊!”
我刚抿进嘴里的菊花茶差点喷出来,笑着怼她:“妈,合着我这没结婚,还成家里的‘省钱小能手’了?”
我妈却半点不笑,坐直身子掰着手指头算得认真:“你可别不当回事!咱老家现在结婚啥行情你知道不?彩礼最低 20 万,条件好点的得要 28 万 8,还得加金镯子、金项链那套‘三金’;婚礼请 20 桌,烟酒、喜糖、婚纱照加司仪,没 15 万打不住;县城买套婚房,首付最少 30 万,月供三千多一还就是三十年。”
她顿了顿,又想起我发小阿强的事:“你看阿强,去年结婚光彩礼就给了 26 万,借了 12 万外债,现在小两口每个月都为还钱吵,他媳妇怀着孕还得挤早高峰公交上班,你叔婶头发都愁白了,上次遇见我还说‘早知道不催他结婚了’。”
说着说着,我妈的语气软下来,眼神里带着点庆幸:“你倒好,工作八年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前年还把老家漏雨的老房子翻修了,屋顶换成彩钢瓦,厨房装了妈念叨好久的集成灶,冬天洗澡也不用再烧热水;去年又给你爸买了辆代步车,他现在天天开着去邻村钓鱼,不用再挤那颠得人骨头疼的乡村公交。”
“还有啊,每年你都催着我和你爸去市医院体检,去年你爸查出高血压,你直接挂了专家号,开的进口药眼都不眨就付钱;你妹妹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全是你包,她上次跟我视频说‘哥是我的底气,我不用为钱愁,能安心准备考研’。”
挂了视频,我看着窗外慢慢沉下去的夕阳发了会儿呆。我妈算的账没错,可这份“省钱” 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我对生活的另一种选择 —— 没把钱花在传统婚姻的标配里,却把它变成了家人的安心和自己的自由。
一、那些“省下来” 的钱,都成了最实在的幸福
在很多人眼里,结婚就得砸钱:彩礼、婚礼、婚房,少一样都不行。可我偏没走这条路,省下的那些钱,没变成婚礼上转瞬即逝的热闹,反而落在了家人生活的细碎处。
我妈现在做饭总念叨“这集成灶真好用,炒辣椒都不呛”,冬天不用再提前半小时烧热水洗澡,晚上睡前能舒舒服服泡个脚;我爸开着代步车去钓鱼,回来能顺路给我妈带束路边的野花,不用再担心赶不上末班车;我妹在学校能报喜欢的兴趣班,想买专业书时不用犹豫,偶尔还能约同学去看场电影。
这些小事,比一场盛大的婚礼更让我踏实—— 我没把钱花在 “面子” 上,却花在了 “里子” 里,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舒心,这比任何彩礼、婚房都更有意义。
二、不结婚的自由:我的时间、空间,全归我
当然,不结婚的意义远不止“省钱”。对我来说,更珍贵的是那份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自由。
我的时间由我支配:周末不用早起陪对象走亲戚,能泡在街角的独立书店里,从早上十点读到傍晚六点,阳光落在书页上,连咖啡凉了都不觉得可惜;突然想听喜欢的乐队演出,周五晚上买张高铁票,周六去上海听一场音乐会,周日慢悠悠回来,不用报备,不用迁就任何人的时间。
我的空间由我做主:家里的书架堆得满满当当,书桌上摆着我喜欢的绿植和相机,不用考虑“这个风格他会不会喜欢”;清晨能安安静静练会儿瑜伽,深夜想写东西时,打开台灯就没人打扰,连呼吸的节奏都是自己的。
我还能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报了日语班,每周去上课的时候都觉得“又多会了一点东西”;学了摄影,周末会去公园拍花草,偶尔还能给朋友拍组写真;甚至心情不好时,能立马买张机票去海边,吹吹海风就觉得满血复活。
有人说“你这样太孤独了”,可我觉得,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逃避孤独,把自己困在不喜欢的关系里。
我也有孤独的时刻:深夜加班回家,看到邻居小夫妻手牵手提着菜回家;生病时自己量体温、烧开水;节假日朋友圈全是全家福。但这些时刻,反而让我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泡壶茶、读本书、听张老唱片,浮躁的心慢慢就静下来了。
我有三五知己,难过时能约着喝酒吐槽,开心时能一起去旅行;我热爱我的工作,每次完成一个项目都觉得有成就感;我还能去做志愿者,陪养老院的老人聊聊天,给流浪猫喂点粮。我的生活很充实,孤独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三、婚姻从不是必答题,而是选择题
这个时代总有人说“到了年龄就该结婚”,可我见过太多为了 “该结婚” 而结婚的人,最后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我发小阿琳,28 岁被父母催着相亲,认识三个月就结婚。她说 “我怕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可婚后才发现,丈夫嗜酒如命,还藏私房钱,两人天天冷战,她不到一年就瘦了十斤,眼神里没了往日的光彩。
还有我前同事小雅,为了结婚辞掉了喜欢的工作,跟着丈夫去了陌生的城市。可婆家重男轻女,她生了女儿后被冷嘲热讽,丈夫也渐渐对她冷淡,她想重新工作,却发现和社会脱节太久,连面试都没底气。
我不是反对婚姻,恰恰相反,我期待爱情。但我期待的婚姻,是“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快乐”,而不是 “为了结婚而结婚”。
如果有一天我选择结婚,一定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懂我喜欢泡书店,会陪我一起去;他支持我学日语、学摄影,不会说“这些没用”;我们在一起时能热热闹闹,分开时也能各自精彩。我们是爱人,也是知己,结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婚姻从来不是人生的必答题,它更像一门选修课—— 有人早早交卷,有人慢慢作答,也有人像我一样,选择不选这门课。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最后想对你说:你的人生,不用活成别人的模板
这几年,我听过不少质疑的声音:“人越老越不值钱”“不结婚就是不孝”“你这样太自私了”。可我慢慢明白,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有人适合在婚姻里找到幸福,有人适合在单身里活出自我,这两种选择没有高低之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这么选”。
我没结婚,确实给家里省了几十万,但比这更珍贵的是,我攥紧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我能照顾好家人,也能安顿好自己;我能享受自由,也能承担孤独;我不用为了迎合别人而妥协,不用在不合适的关系里消耗自己。
如果你也正走在一条“非传统” 的路上,比如选择单身、丁克,或者做一份不被看好的工作,别害怕那些质疑的声音。
生命的价值,从不是你走了哪条既定的路,而是你在自己选的路上,是否活得踏实、开心、有底气。
无论是结婚还是单身,只要你是为自己而活,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足够了。
最后想问问你:你怎么看待“结婚不是必选项” 这件事?你身边有过 “不按常理出牌” 却活得很精彩的人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