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显得很高兴,从包里掏出kindle塞到我手里,然后又迅速掏出一本书,找到之前定好的书签,开始津津有味的翻看。
“怎么不看呢?”L问我,我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她笑了起来,然后掏出手机翻了一张照片给我看,一样的地铁座,不一样的是,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本书,那份出奇一致的专注即便是隔着照片,依然能让我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宁静。
“很触动吧!这不是电影剧照哦,这是我上次在日本坐地铁时看到的,对我震撼很大,就偷偷拍了一张用来鼓励自己多读书。”L吐了吐舌头,为自己的偷拍行为有点不好意思,“我原来想法跟你一样,但是想想其实地铁上读书在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德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啦,而且……”,她顿了顿,说,“碎片阅读其实蛮好的,我已经读完好几本啦~”
听完L的话,我颇有点羞愧。比我们更发达国家的人们,比我们更勤奋的阅读,而我仍羞于在地铁上打开一本书,甚至有时候还会对别人的阅读行为感到不屑,这是什么心理呀。
这种心理说到底,还是见识不够。因为我没真正见过地铁阅读的画面,我的见识并没有为我储存这样的信息,即便在书中或电影中也能看到,但无法像亲身经历的感受那样直击心扉。所以,我无法说服自己去坚持,别人的一点窃窃私语就会动摇我的想法。
感谢有L,她用自己的所见和自己的行动影响我。孔子说人生有三种值得结交的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也许你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像L一样四处游历,那么结交几个“多闻”的朋友,通过他们的阅历传递让自己丰富起来。
02
今年给自己报了一个形体芭蕾的班,要求自己每周至少去上一次课。
舞蹈老师真的很美,身材瘦削挺拔,下腰,大蹲,每一个开、绷、直都完美的像一幅油画。
以前觉得摆出这些动作也并没有什么难的,学两下应该就会了。直到自己在练功房对着自己反复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动作,挺胸,下巴高抬,手势,角度,在一遍一遍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就挥汗如雨时,才能明白每一个优雅的灵魂背后都有一颗不断追逐完美超越不完美的心。
喜欢上课的氛围,当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响起,我这只小时候没有机会成为天鹅的“大鸭子”也可以沉浸在艺术的美好当中,都说艺术直通灵魂,在每一次的课程中,我的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只是安静的,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我很明白这个课不会让我成为什么舞蹈家,但是这种体验,我觉得值得。
这也是一种见识,从这种体验里,你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现在当我盘起头发穿起小黑裙,昂首挺胸的去单位上班时,同事都会半开玩笑的说一句,“你真像一个芭蕾演员”~,而我也可以自信的接受赞美。所以,给自己多一点机会去接触不同的领域,体验不同的美好,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意外惊喜。
03
有一个从国企辞职的朋友,目前在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年薪60万。
一次我问她,“离开体制后悔过吗?”她想了下,说,“压力大、想偷懒、想请假的时候会后悔,拿工资领年终奖的时候,一点也不后悔!”,我笑了,也是,人家随便干上一年就能顶我们五六年,换我也不会后悔。
她大我十来岁,那时候体制内的工作比现在还要吃香,我好奇的是,是什么让她能够坚定的选择新的事业。
“见识。”她吐出了2个字,干脆利落。
于是她说起她的十年前,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过的世界。她说在某个跨国公司里见过老板,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9点,不停歇的接电话开会处理事宜;在某个交流会上,听精英们讲十分精彩的人生和十分曲折的艰辛;在富可敌国的同学家里,看到他满满书柜的书和高高垒起的读书笔记。
每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牛逼的样子,但绝不是像她当初那样看看报纸上上网,聊聊八卦等下班就可以牛逼起来的。因为这些见识,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也走向了不同的世界。
二十几岁,这个可以奠定我们人生走向的年纪,富养自己的见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铺垫你人生的格局,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成为商界大咖,但是富养自己的见识,至少不会让你成为一只骄傲自大沾沾自喜的井底之蛙。
04
读书,旅行,交友,工作,长见识。有时不妨适时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瞧瞧那个不太熟悉的世界是否如你想象。也愿你的二十多岁,看过云,行过桥,爱过更好的人,见过更美的景,在丰富的阅历当中日渐呈现从容大气之美。
————————————————————————
桐花与猫:一个认真写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