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我去过的城市里,上海大概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与众不同之处当然不只在于高物价,还在于密密麻麻的商场,咖啡馆,以及来上海之前多次听到的一个词汇“city walk”。这篇的题目起为青春旅行,是因为上海似乎是个很适合年轻人来的地方,繁华,耀眼,夺目,忙碌,紧张,现代。这大概有些刻板印象,但我仍然下意识地觉得,上海是一座精致的城市,充满的是精致的人,和精致的生活方式。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的某个公园,图上是一家叫“和平书院 刊茶舍”的店,实话讲我没发现这家店买的东西和一般意义上的书院或者茶舍有什么关系,它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卖精致的小玩意的店面。该承认这家店卖的东西和它的装潢相当符合我对上海的印象,精致,优雅,不便宜。接下来聊聊这张照片,敞开的门,精细摆放的货架,两侧的牌子,都试图营造出一种“欢迎光临”的景象。另外,我特意选取了一个看不到人的时机和角度,增加了一些简单的桌椅作为前景用以增加整个画面的纵深感,将整个画面的颜色调成微偏绿色来增强店中灯光的氛围感,如此种种设计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照片本身的统一感和秩序感,画面中出现不表达任何情绪或内容的物象会破坏画面本身应有的秩序。作为公园里的一角,我在拍摄时不希望这张照片是表意不清的,是“嘈杂”的,不知道这张照片是否达成了这个目的,但我希望能通过前景的引导和敞开的大门,将这张照片的观者注意力集中在店内部,集中在这张照片真正想要表达的主体部分。
在拍摄的众多照片中,另外想讲的照片选择了这两张,是因为这两张照片反映了我对上海的另一个印象,拥挤而繁华。按说五一假期期间,每个旅游热门城市都难免拥挤,但是这种拥挤和上海本身的繁华相得益彰,在众多商场中间,道路中间,店铺中间,红绿灯中间,熙熙攘攘的人增强了上海作为一座繁华大都市的底色和特色。接下来看一看这两张照片,第一张我试图用严肃摄影的方式,表现等红灯的黑压压的人流,这张照片拍摄于五一期间,本来游客应该是快乐的,急切地想要前往下一个游览地点,然而在这张照片上我选择了更暗的曝光和更压抑的颜色,刻意突出了游人在旅途中急切和烦躁的部分,画面自带的景深也制造出了一点虚化,为这张照片带来了一些层次感和视觉美感。第二张照片我试图反映人群移动中内涵的特有的,难以用语言传达的秩序感,这张照片的主题是分散的,是路上的群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形成了一种朝圣般的独特美感,另外人群不是密集的,拥挤的,而是松散地走着,给这张照片留下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不至于拥挤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最后来聊聊我的摄影观和我拍照的目的。我向来觉得拍照,或者说摄影,是要带人看到一些肉眼不易看到或不能看到的东西,在现在,拍照的目的早已脱离了保留真相或者记录真实,我不吝采取夸张的透视,色调或者后期处理的方法,让照片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或者更大的视觉冲击力。拍照拍到现在,我似乎不再有意识地使用所谓的构图技巧或者前后置景,拍照变成了一种随机的捕捉美的行动,先根据本能或者感觉按下快门,之后再去分析在这张照片中运用的技法或表达的情绪内容。这大概不是一种退步,在经过了这个变化之后,照片似乎增强了不少表现力,也有了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