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和孩子们一起从公寓出来走进餐厅,走进教室……被巴乌、吉他的美妙声音陶醉……
又一次感受到美好……
早晨从公寓楼急匆匆出来走进餐厅,远远的一个小男孩就拉着门帘在门口站着,我们不约而同的都说出了“谢谢!”而我还不由得抚摸了小男孩的头,男孩笑了,接着走远了。不得不感叹国际的孩子素养是如此高尚,一次次感受到来自于孩子的温暖。复习《其实,我是……》薛老师引导孩子继续往下创编,当孩子们说自己是小草时,薛老师说能感受到小草成长的渴望,老师给孩子不同的激励。
《读诗的窗口》,薛老师范读,孩子们自由读。纠正个别读音。整首诗朗读。你有没有读诗的窗口?你读诗的窗口在哪里?
出示书架——这是我们读诗的窗口。不要拿腔拿调,自然而然的读出就行。
出示大屏的图片——这是小石头教室赵老师读诗的窗口。
寝室、操场上都是我读诗的窗口。
只要你想读无论在哪里在何时,这都是你读诗的窗口。
薛老师紧紧联系孩子们生活得点滴,而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我们读诗得窗口。
sunshine五年级教室《桥》
1、孙老师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简单梳理课文的结构。
3、重点处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为什么故事会是黎明十分?”在这种环境中人是半睡半醒的。
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会想些什么?他在做选择。
老汉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选择——留下来指挥。
4、老汉出现了,就可以结束了吧?让孩子进入思辨。
魏老师进行语文课教研:读写结合
语文课需要彻底更新,很清晰的认识。
字词:生字需要讲一讲(生僻)。
本节课核心目标是什么?建构小说结构
核心概念是什么?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知识如何确定,知识的清晰很重要。课堂要干净。
小说的写法:主题、结构、人物、修辞。
小说真正开始起源于一个故事情景。
①提出一个问题形成一种冲突。把人物逼到绝境,彰显人物品质。
②情节点——承、转(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冲突的本质(党性与人性的冲突)
小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讨论结构。
课堂设计上:可以一个是故事的框架,一个是故事的重现,带着孩子进入故事中,感受小说的结构。
最后可以让孩子改写故事。甚至还可以和孩子讨论情节的漏洞。(排队上桥,桥塌陷)
可以先教研再上课。
魏老师说道课堂上孩子的提问有时是不合法的,没有遵循文本的逻辑,如果孩子会说:“猪怎么会说话么?”就要问孩子什么叫真实的?
《画杨桃》第一节孩子们独立完成解决预习单。
1、重点解释词语“叮嘱”“审视”“和颜悦色”“半晌”——时间很长。
赵老师引导孩子们概括课文内容:
某人某事——冲突——如何解决,引导着和孩子们一起概括课文内容。
4、结合预习单理解为什么要第一段?也是为了和最后一段照应。
5、老师为什么会和颜悦色?
继续朗读从文中找答案。
整堂课赵老师结合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辨,课堂清晰明了。
张老师《画风》
开火车熟读课文,而最后张老师把课文这种写法可以引申,这种画风的方法可以引申到写作上。注重了孩子的写作。
伟娟《渔歌子》
1、为什么不是题目?和诗不一样,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介绍作者。重点解读“蓑衣””“箬笠”的意思。
2、结合图片,引读每一句诗句。为什么只写了白鹭在飞?白鹭此时在这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桃花——美好,世外桃源
3、后两句是人物画。写诗的地点是西塞山。
4、引用张松龄的诗句进行对比:且需还——不须归。
最后王琼老师说:老师们都太容易先入为主,被框架框死了。我们为了寻求自己的安全感,而把孩子被我们已知的框架框死了。
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按照定义他已获得基本需求的满足——就是不是那么有所依赖、比较不受控制,反而比较独立自主、比较内向于自我。一个以成长为动机的人,比较不会对别人有所需求,不过实际上他亦可能受到别人的干扰。这些人特别喜欢独处,喜好离群索居,喜爱沉思。最理想的工作态度来自于适宜的工作环境。
小插曲:昨天中午吃完饭去操场上散步,水杯被我们放在了草坪上,想着:一会儿就走了,拿着也不方便。同事几个就边走边说,根本没注意到水杯的存在,当说起要走时,才发现水杯不见了,四处寻找,毫无踪影。但当时并没有着急,因为我们知道水杯在学校里就一定不会丢的。回到公寓发短信给原老师请求帮助,在原老师的热情帮助下,下午走进教室时水杯就已经在桌子上放着啦!原来是被操场上玩球的男孩拿回公寓楼放老师那儿啦!又一次感叹运城国际孩子们的领袖气质,领袖风范。
运城国际的美好,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更希望我们能慢慢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