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清晰的案例:你可以选择不相信其中的信息,但是你能把“我在《纽约时报》读到......”和“我在办公室闲聊中听到......”这两种说法全区区分吗?你的系统1能够区分出信息的可信度吗?
越来越发达的网络,使一些网暴事件层出不穷,有些人因不堪网暴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却没有想过网络的负面影响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并传染给更多的人。那些恶意带节奏的尤其可恨,故意歪曲事实或者故意散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引导大众舆论。以前我只知道带节奏,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相信与跟随?
《思考快与慢》的学习已进入第二章了,在此之前我是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偏见,也逐渐明白影视剧里那些“因误会而引发的各种纠纷的桥段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是因为系统1非常擅长一种思维模式——自动且毫不费力地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使有时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它也会这样认定。我们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即便这件事情并不符合逻辑,我们得系统1会将信息处理的尽可能连贯(启发效应与发散性思维),而不是提出质疑。因此“眼见即为事实的偏见”使我们不能很好的区分出信息的可信度。
我们系统1并不善于质疑。它抑制了不明确的信息,不由自主地将信息处理得尽可能连贯。除非信息被立刻否定,不然,它引发的联想就会扩散,仿佛这条信息就是千真万确的。系统2能够提出质疑,因为它可以同时包含不相容的多种可能性。然而,保持这种质疑会比不知不觉相信其真实性更加困难。我们如果能时刻保持理性的思考与决断是需要不停地进行努力与自我对抗的。
写到这里突然联想到之前看过的《孙子兵法》计篇,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是感动更是一种激励,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已经洞察到眼见为实的偏见。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我们总是很容易在没有的模式下创建模式,如果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把随机事件看成是有规律的事件而犯错误,可扎心的是生活中我们却都非常愿意相信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随机的。
很多事情的发生使人猝不及防,但冷静后进行逻辑性的推理与判断很有必要,明白眼见为实的偏见,至少不要让自己人云亦云。
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