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格拉汉姆·摩尔,编剧出身,代表作是卷福主演的《模仿游戏》,凭借那部片子,他拿过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套装》是他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影片的全部故事都发生在一间裁缝店里,用狭小的空间作为舞台,各色人物依次出场,通过大量的对白推进剧情,并最终以反转再反转的形式迎来高潮。
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Outfit”,直译就是“西服套装”,是裁缝店的标志,同时,“The Outfit”也是芝加哥黑手党的别名。
片如其名,这部电影讲的正是一个裁缝与黑帮的故事。
五十年代的芝加哥,英国人雷纳德和女店员梅布尔经营着一家裁缝店,而店里最大的主顾,是当地的一个黑帮家族,因此,黑帮成员也常会在裁缝店出没,把这里当成一个据点。
影片的前二十分钟不疾不徐地进行着铺垫,营造了极具复古感的影像基调,刻画出了雷纳德和梅布尔两个重要角色各自的性格,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如父如女的关系。同时,黑帮元素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带出了黑帮老大的儿子里奇和二当家弗朗西斯这两个角色,并通过一场梅布尔和里奇约会被雷纳德偷听的戏,埋下了后面故事的引子,也吊起了观众的注意力。
一定有观众会觉得本片有些入戏过慢,前面这二十分钟太过平淡,没有后面的戏份精彩,但我恰恰觉得,格拉汉姆能沉得下性子,很老派地先把人物立起来再进正题,很值得称赞。
铺垫完成,好戏开演。夜晚,弗朗西斯带着受了枪伤的里奇出现在裁缝店,让雷纳德帮忙治伤,还带着影片的麦高芬——手提箱里的录音带。
原来,黑帮内部出现了内奸,内奸通过录音给FBI提供他们的犯罪证据,但黑帮上面有人,要到了一份拷贝,弗朗西斯和里奇正准备听录音拷贝判断谁是内奸,却遭到了敌对黑帮的攻击,两伙黑帮即将开战,因此,对方也想听到这个关键的录音带。
这就引出了诸多悬念。
录音带的内容是什么?谁最终会得到录音带?而最重要的则是,谁是内奸?
观众好奇,影片里的角色也好奇。
因为互相怀疑,弗朗西斯和里奇发生了争执,剑拔弩张之间,情急的弗朗西斯失手枪杀了里奇。
这就又给影片的紧张气氛加了码。
黑帮老大随后便出现在了裁缝店,而他是否会发现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
里奇的尸体,就放在裁缝店显眼处的木箱里,血从箱底渗出,滴滴答答,令人揪心。
弗朗西斯紧张,雷纳德紧张,观众也紧张。
此时故事的看点,就变成了雷纳德是如何在黑帮老大和弗朗西斯之间进行周旋,通过一个又一个谎言,解除一个又一个危机。
随着剧情的发展,大量的细节告诉观众,雷纳德非常可疑,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其实很有心机和手段,弗朗西斯和里奇内讧,是他拱的火,黑帮老大之后也被他一张利嘴玩得团团转。
换句话说,如果最后导演告诉我们内奸是雷纳德,观众并不会感到惊讶,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反转。
但导演并没有让剧情落入俗套。他把细节交给观众,让观众猜到雷纳德并不简单,从而在印证后得以产生成就感。
事实也证明,雷纳德看似是被搅入棋局的局外人,其实也正是落子者本身。
然而,他并不是所谓的内奸,内奸其实是女店员梅布尔,这是第一层反转。
那为什么说雷纳德才是下棋的人呢?因为梅布尔虽然是内奸,却并不知道事件的全貌,揭开“麦高芬”录音带背后的秘密才是整个故事的关键。
影片的第二层反转,也是真正有效的反转在于,录音带竟然是假的,雷纳德炮制了整个圈套,算好了每一步,让所有人都中了招。
导演的诡计是,用并不存在的“麦高芬”误导观众,并让观众下意识地以为“幕后黑手”和“内奸”是一个人。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被误导”恰恰是观影趣味所在,一部出色的悬疑片,要做到的不是让观众感到云里雾里,怎么都猜不到结局,而是要让观众享受整个过程,以为自己猜到了结局,其实却被带偏。
雷纳德下的这盘下棋,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我们根据结果来倒推,逻辑上都可以成立,但步步行险的计谋能够顺利成功,只能说是金手指加成了。
而且,相比于主角的智珠在握,影片中的反派也显得太过蠢笨了一些,更像是工具人,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戏剧张力,让全片成了单方面的表演。
影片最后的反转也有些过于勉强,身中数枪的弗朗西斯奇迹般地生还,逼出了雷纳德的真身,这件事本身就很离谱。都已经这么拍了,还没给马克·里朗斯设计一场更帅的动作戏,也挺遗憾。
雷纳德这个“高手退隐江湖”的人物设定,也有点像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不过,导演并没有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深挖,也显得影片匠气有余,欠缺真情实感。
硬伤虽多,好在有演员的表演进行弥补。
曾凭借《间谍之桥》拿过奥斯卡最佳男配的马克·里朗斯在本片中拿出了烛照全场的表演,每一条皱纹都是戏,看似平静如水,却总是于细微处见波澜。
我最喜欢的是雷纳德给里奇开玩笑说自己是内奸的那场戏。他一脸认真地说是自己安了窃听器,里奇先是愣住,然后意识到他在开玩笑,大笑,雷纳德随即露出笑容,整个表情的转变,被马克·里朗斯拿捏得恰到好处,极为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