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开关在我们自己手中。
今天看到一段话,说没有任何人可以带给我们或者让我们产生任何感受,他人只是触缘,我们的感受开关始终都在我们自己手中。说得真好呀,我们总无意间把自己的情绪与他人或他人的行为做关联绑定,情绪不好是因为别人,把自己的情绪选择权递给了别人。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她正在为即将到来期末考试而努力复习,她的舍友看完一遍视频,可以做出来题,而她不可以,这让她很崩溃,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以前不努力,又担心考得太差会丢脸。
学生时代,我内心也有过这样的比较,如果别人复习的比我快比我扎实,我会很担心,担心自己考的没有别人好,担心自己考试排名低,担心自己因为考得不好丢脸。这种担心,经常让我精神压力很大。
复习会变得很用力,一点也不轻松,看似在努力复习,效率其实并不高,因为内心有很多沉重的念头。慢慢的,我发现不止我这样,我的同学们有些也是这样。
最后,我们干脆分开复习,你去食堂复习,我去教学楼自习室,她去图书馆,还有一个人在宿舍,大家各搞各的,后面成绩出来,大家反而考得都还行。所以,并不是我们太笨,或者不够努力,只是我们陷入了比较,有比较就会有输赢,如果输了很容易开始自我责怪,是这种情绪把我们搞崩溃了。
小时候,我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老师的认可,被表扬了被夸奖了就会很开心,被批评了被骂了就会不开心。所以我们总是努力去做会被父母和老师认可的事,以此换取表扬,换取自己的开心。
久而久之,我们就以为自己的开心是建立在让别人满意的基础上,长大后的我们依然是如此,但是有了太多的身不由己,比如考试总会有人是第一名,也总会有人是最后一名,大家都想争当第一名,没有人愿意最后一名。
但是总会有人是最后一名,一个公司总会有人工资最低,一群同龄人,总会有人结婚很早,会有人结婚很晚,甚至有人不结婚,总会有人活得光鲜亮丽,也会有人活得不太尽如人意。
这些“最后一名”们,最渴望被认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不认可。他们觉得自己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这样自己才会感觉到开心,为了这点开心,他们总是活得很累。
大家总想撕掉“最后一名”这个标签,这样才有成就感,才会令人刮目相看,自己才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开心,大家都想逆袭,都想当黑马。可是,哪儿有那么多黑马呢?
所以,与其辛苦的努力的去撕掉标签,换得自己的开心,倒不如一步到位,贴着任何标签我们都能开心。我们不需要非得是第一名,非得优秀,非得被人仰望才能感觉到开心,我们不管是谁,不管被别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我们都可以允许自己开心。
我们的情绪开关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上,而不是外界,外界只是触缘。被家长数落,我想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不开心,然后各种委屈生气愤怒的情绪席卷而来,极大可能会呛回去,然后爆发一场家庭争吵。
但是,如果不是什么非要辩解的误会,我们可以选择“左耳进,右耳出”,然后心平气和的和父母聊聊自己最近遇到的开心事,聊聊遇到的有趣的人,看到的美丽的风景。如果需要解释,我们可以选择心平气和的解释,父母理不理解不重要,我们解释了就可以了。
我们不必非得剑拔弩张,不必非得求得他人的认可,甚至不必他人理解,毕竟理解这个事,随缘就好。我们只要做了我们自己想做的该做的,就可以了,我们就很棒了,就可以很开心了,请允许它发生。
今天梳的马尾很好看,我觉得自己太棒了,感觉很开心;今天炒的茄子味道真是绝了,不咸不淡不油不腻,太好吃了,我真是太棒了,好开心呀;今天眉毛画得好漂亮,感觉太适合我了,我真棒,居然画出这么好看的眉毛,太开心了!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时刻。但是很短暂,因为接下来,可能会有人说,建议你不要梳马尾,你头发太长了,梳马尾不好看;这个茄子就那样吧,一般般;你这个眉毛画得还行,但是不自然......
因为他们的这些言论,你的快乐和开心可能大打折扣,如同被浇了一盆凉水。这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开关交给了别人,怎么算是把开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呢?
那就是无论别人说什么,心中都永远相信自己。
谢谢他人的建议,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的马尾特别美,自己炒的菜很好吃,自己眉毛画得超级棒,自己超级厉害,并且我因此超级开心!这不是盲目自信,因为别人的看法重要,我自己的看法也同样重要,评论他人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可以张口就来,完全不用走心,所以我们永远要第一相信自己,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
永远允许自己感受良好,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被贴了什么样的标签,那都是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可以了,接不接受我们自己说了算,我们永远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很棒,相信自己很好!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受良好!
我的心情我做主。以前,我把自己的情绪开关交给了别人,现在我的情绪开关在我自己手中,我选择快乐多于不快乐,我允许自己自我感受良好,我允许自己觉得自己很好!
最后,希望所有读到此文的人都能把自己的情绪开关掌握在自己手中,允许自己感受良好,允许自己特别开心特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