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的品格。孔子说:“君子既不忧愁,也不恐惧。”又问:“不忧愁,不惧怕,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不感到有错而悔恨,那还有什么可愁可怕的呢?”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愁眉苦脸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天意。’君子谨慎行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礼仪,那么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为什么要担忧没有兄弟呢?”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察。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潜移默化的谗言,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控告,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称得上是明察了。像水润物那样潜移默化的谗言,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控告,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谮:诬陷;中伤。
愬:同“诉”。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取信于民。”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无粮顶多饿死),如果没有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那国家就不可能存在了。”
20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