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兰德尔在大约阅读了100本时间管理的书籍之后,将时间管理的精华汇总成这一本一百多页的薄薄小册子——《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并以漫画的形式将50余条原则一一展示,可谓极简的典范。
从他的梳理中,你也可以一窥时间管理的脉络。
下面将最重要的两方面、9条原则总结如下:
时间管理主要就是做两方面的事情:1、了解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2、怎样把时间管理的效用最大化。
1.了解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有三条重要原则:
(1)意识:也就是对时间保持敏感,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如何使用时间的,你才能开始管理时间。在这里隆重推荐下柳比歇夫大神,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精确感知时间,对他来说,时间仿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他用他大半辈子(56年)来记录自己时间的使用,并带来了惊人的产出。你可以通过记录和总结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来看看目前在时间管理上做得怎么样。
(2)目标:不管是柳比歇夫,还是本书的作者,都把目标看作优先于时间管理的事。也就是说,你只有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时间管理的马达才能发挥作用,若是偏离航道,时间管理便毫无意义了。
(3)选择:我们每天有24小时可以用,你可以选择用在这里或者用在那里,时间管理的难点就在于你选择把时间用在哪里,你能否在互相矛盾的、互相竞争的事项中做出最有益于目标的选择?在重要-紧急四象限的事物中,你如何分配你的时间?当然了,这也就涉及到第二部分的内容了。
2.怎样把时间管理的效用最大化
(4)创造:你一定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如何让1天变成48小时”之类的文章。这里就讲到了为什么有人可以“创造”时间。实际上,所谓创造时间,首先有一个前提,即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效率之低,超乎我们的想象。笔者最近做了一个统计(可以参见上一篇文章),在每天很有意识地做一件事情的情况下,投入的有效时间只有2小时。而柳比歇夫对自己的时间也做过统计,他在对他而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上投入的有效时间,每天大约是5个小时左右。他通过56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产出了70多部著作,十几万页的论文,几百封信件,涉及各门各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这一事实,所谓的“创造”时间,就是将非生产性的时间变成生产性的时间,将空闲时间变成为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相信我,你可以做到的。
(5)拖延:拖延是时间管理的大敌,是梦想的杀手。为什么会拖延?推荐参阅Tim Urban的《为什么拖延症患者会拖延》。如何战胜拖延?本书作者提供了几个策略,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比较有用的是将大的项目拆分成小项,先迈出一小步,之后随着做事的惯性,我们会自然而然战胜拖延。另一种是坚持用纸笔、手机或电脑做好笔记,写出提纲、写下计划、写写思路……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将想法变成行动。
(6)清理:清理头脑中和生活中的杂物,会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此处可以参考一些极简主义、整理类的书籍。我本人在这几年对整理有很多实践和体会,有时候仅仅把房间和衣柜收拾干净,都有助于提高投入有意义的目标的行动。对于头脑中杂乱的想法,也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借鉴,即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在投入生产性的工作的时候,如果脑海中忽然想到了什么,冒出来什么想法,就随手记下来,然后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
(7)计划和准备:提前理清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做好计划,可以有效增加我们行动的可能性。而一些准备,比如纸笔、列好提纲等,也是鼓励我们着手去做的很好的促发器。这个方法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见到过很大的成效。通过写好提纲,我更有可能去把文章写出来。
(8)优先次序/抓重点:我们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这些事情里有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但是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作者建议每天起来先把最难且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做掉,再做简单的。我本人的经验也是,每一天越早做完重要的事,那一天的幸福感就越高,而且做完以后你会感到一天的时间还有很多,剩余时间怎么利用就会有很多创意了。此处还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我们80%的成果往往是来自于我们所做的20%的事情的。现在,请你想一个自己的目标,想想围绕这个目标你所做的五件事,再从这五件事中找出一件最有可能帮你达成目标的事。好了,接下来你就应该在这件事上投入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吃掉那只青蛙》和《每天工作四小时》。
(9)专注:减少分心,排除干扰,对于我们提高效率完成一件事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专注的感觉有点类似于心理学里面的“心流”。一次做一件事,有时候比同时做好几件事的效率要高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支持来自双重任务干扰),如果是需要投入认知努力的事,尤其需要集中注意力。
以上就是这一部分的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提高时间管理的小技巧,比如携带笔记本、立即做决定、寻求帮助、学会浏览等。具体可以参考这本书。
好啦,上面概括的9条内容是50条时间管理建议的终极精简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