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八
选自《 第二部分:爱 》P68
要了解坠入情网的本质,我们必须认识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界限”。不妨以婴儿的成长为例。婴儿出生最初七个月,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当他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一起移动;他感觉饥肠辘辘时,以为整个世界与他一块儿挨饿;他看见母亲活动身体,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一同活动;母亲哼唱起摇篮曲,他以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在一切移动和固定的事物之间,在他和周围的人群之间,在单个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和差别。
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于是发现他和世界不是一回事。他感觉饥饿,母亲不见得立刻出现,并给他饮水喂食;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能及时配合,与他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开始出现。通常,婴儿的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婴儿失去母亲的爱,或母亲患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就会使婴儿和母亲的关系遭到干扰,随着婴儿长成儿童直至成年人,其自我意识就会出现障碍。
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 他想活动的时候,他的胳膊甚至先于眼睛活动,可是童床和天花板却没有活动,于是婴儿知道,他的胳膊和他的愿望紧密相连,因此胳膊是他的“财产”,而不是别的东西,更不是别人的胳膊。在出生第一年,我们作为婴儿,就知道了一些基本常识: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不是什么。出生一年后,我们就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胳膊、我的脚、我的头、 我的舌头、我的眼睛,甚至我的视角、我的声音、我 的想法、我的肚子疼、我的感觉……此时,我们已能区别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 以后。孩子到了两三岁左右,更能认识到能力有限。 在此之前,尽管他知道,他无法让母亲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母亲的行动混为一谈。两三岁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 “小皇帝”,事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闹得天翻地覆。到了三岁,孩子的态度有所收敛,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脑海里还是幻想如何随心所欲。这样的心态只有再过几年,当他经受到更多打击以后,才能够逐渐消失。在此之前,他还是幻想自己无所不能,强大的超人、太空飞侠之类的故事,也最受他们的欢迎。而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言, 超人和飞侠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不过,他们却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肉体和能力有着多么大的局限性!他们也隐约意识到,所有的个体都要联合起来,惟有彼此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他们渴望突破自身局限,却要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这通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的痛苦。
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 有些接受心理治疗的“神经衰弱者”,其童年生活通常很不快乐,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于他们而言,世界充满险恶,自我界限是保护伞,而孤独和寂寞反而能带来安全感。但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寂寞,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似乎能够使之实现“逃亡”,摆脱孤独和寂寞(尽管这种摆脱是暂时性的);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 仿佛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感觉到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我们的前途充满光明。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
残酷的现实,迟早会击溃两岁孩子的幻想,也会击溃我们的爱情之梦。日常琐事和难题,会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冲突。男人渴望性爱,女人却因心情不好而予以拒绝;女人想要看电影,男人却想留在家里看电视;男人想把钱存进银行,女人却想拿来买洗碗机; 女人想谈谈自己的工作,男人却想谈谈他的工作。双方都惊讶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 欲望、爱好、想法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他们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幻觉破灭,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毋庸置疑,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他们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
「I,重述知识」
简述“自我界限”的定义,并解释坠入情网的原理。
(一)自我界限的定义
1、自我界限,是也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指人们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或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并且,自己与其他人或物又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简单而言就是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那什么是自我呢?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如觉察到自己的一切(包括躯体、生理与心理)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也叫自我意识。
2、自我界限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3、自我界限最直接的例证是心理安全距离:每个人都有自我心理空间,当其它人靠近是就会有压迫感、会有排斥的意识。另外,心理安全距离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其它个体会有差异。我们往往会对和善或者貌美的人有较短的心理安全距离,对熟悉的人和事物相应的减短心理安全距离。
4、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
(1)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界限:
婴儿出生最初七个月,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 当他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一起移动;他感觉饥肠辘辘时,以为整个世界与他一块儿挨饿;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他和外部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任何差别。
孩子到两三岁左右,慢慢发现他和外部世界不是一回事,他感觉饥饿,母亲不见得立刻出现,并给他饮水喂食;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能及时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外部世界混为一谈,例如我们常说两三岁大的孩子,最不好抚养,他们是家里的“小霸王”,事不顺心就会闹得天翻地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和母亲的行为是一体的,他的需求应该马上满足。
三岁之后,虽然孩子的态度有所收敛,虽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脑海还是会幻想着如何随心所欲,他们会迷恋超人和小飞侠,这样的心态只有再过几年,经受到更我的打击以后,才能逐渐消失。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更为真切的感受到身体和能力的局限,他们隐约意识到,个体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他们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会使他们经常产生无助的痛苦。
(2)母婴关系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通常,婴儿的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婴儿失去母亲的爱,或母亲患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就会使婴儿和母亲的关系遭到干扰,随着婴儿长成儿童直至成年人,其自我意识就会出现障碍。
当婴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
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母亲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连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具体表现是:
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
另一方面,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等。
还有的人因此性格孤僻,将自我界限当成是一把保护伞,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险恶,孤独和寂寞反倒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二)坠入情网的原理
“坠入情网”是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得自己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的恋涌向所爱的人,产生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与所爱的人合而为一,与自己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仿佛又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又感受到自己强大没有限制的超能力,自己的意愿想法与外部世界是一体的。
残酷的是,“坠入情网”常常与现实脱节,就像感觉自己像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它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拒绝了心智的成熟,拒绝承认我们身体和能力的局限,拒绝承认个体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
「A1,激活经验」
请回想你看过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其中的男女主人翁坠入情网剧情,他们如何冲出“自我界限”的。
电视剧《麻雀》中苏三省对李小男的追爱,最后因李小男的身份被发现,他认为李小男背叛了他对她的爱,因爱生恶念,亲手残忍的结束了李小男的生命。苏三省的性格是孤僻残暴的,他对李小男的爱就像是单方面的坠入情网,在他心里她是纯洁美好、乖巧顺从的象征,因此无法接受她和他是不一样的、她和他的身份是对立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