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丙申猴年腊月十二。
徽州休宁天气晴暖,不像是三九严寒中的一个日子。但也许,这正是一场雪的前奏呢。
早上,听冬兰在永无岛教室上齐己的《早梅》。
在“农历的天空下——古诗词之旅”刚刚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们一开始诗歌之旅时的接受力,再加上这首诗本身的价值,只选了其中的前四句: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冬兰讲到了这首诗里的两处“对比”:在寒冬中快冻僵的万木,与孤根独回、凌寒绽放的梅花进行对比;一枝率先开放的梅花,和紧紧跟随,即将开放的其它梅花进行对比。
所以这一枝梅花,就成了率先中的率先,英雄中的英雄,孤傲中的孤傲。
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前四句的原因:向学生呈现符号化了的梅花,英雄化了的梅花。正如诗歌标题所显示的那样,我们突出的,便是那个“早”字。
这肯定不是误读。
然而,当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同时学习后四句时,这首诗的复杂性就大大增加了。
这首诗里,还有一处重要的对比,对比的二者是“村”和“台”。村,而且是深雪里的村庄,除了孤独寻芳的诗人,无人涉足,无人领略。只有风向着旷野传递出梅花的幽香,只有鸟儿才欣赏着这一树白梅在白雪中的艳丽——鸟儿真的懂得欣赏梅花之美吗?也许能,也许不能。但鸟儿自由栖足的地方,正是人迹罕至的荒野。
所以,怀着这一遗憾,诗人生出了另外的愿望:梅花啊梅花,如果你明年还按着节律这样早早地、率先地开放,成为传递春信的第一个使者,那么请你不要开放在这孤独的深山野村里,请你开放在京城名苑的“望春台”,让整个世界都来为你喝彩吧。
这最后一句,是齐己自己心境与命运的写照,还是纯粹只是对一树梅花的祝福?再或者,这是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尤其是杰出人才的祈愿?
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换成我们自己,其实也很矛盾纠结:为了世人的喝彩而绽放,我们可能就此异化了自己,丧失了初衷;可是美好与美丽如果无人赏识,白白地在岁月中流逝,这是不是又未免太令人遗憾?
呵呵,我想也许梅花会和我一样想:开放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前村深雪里,还是大都会的望春台上;甚至无论是成为率先第一枝,还是要到所有的花朵都灿烂过之后,才迟迟绽放。
欣赏是必须有的,但万众瞩目,又何如遇到一个真正的知音?就如齐己对这一枝寒梅的怜惜?就如子期对伯牙琴音的欣赏?
最终,自己是不是爱自己开放的样子,以及这样的绽放是不是天地大道在这一个日子的又一次实现?这才是最根本的。
让掌声响起吧,那样我们会更谦卑,而不必太骄傲。
如果世界太冷,太寂寞,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打点起骄傲,一再地强调:我们是这深雪寒冬里,唯一绽放的一枝啊。
这首诗,还是既不够骄傲,也不敢放弃骄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