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 | 吕太后为什么这么狠?(一)
原创 安歌
吕太后何许人也?
其姓吕,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陪着高祖打下了整片江山。由此看来,皇后之位确实是非她莫属了,但皇帝的宠爱却早已和她无关。
赐鸩酒,做人彘,谋害皇子,当朝称制......
吕太后为什么这么狠?这一切得从得幸的戚夫人说起。
后宫之争向来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今日哪位妃子得宠指不定会引来多少的仇恨和嫉妒,想必大家在宫斗剧中也没少见,但现实却比宫斗剧残暴的多。
当年项羽杀死秦王子婴后,封了刘邦为汉王。
在那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定陶女子就深得刘邦欢心,那女子便是戚夫人。吕雉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陪着他打江山,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竟输给了戚夫人。吕后年老色衰,固然失宠,身为皇后也难得见刘邦一面;而她,戚夫人,竟常常陪着高祖外出游玩。要是戚夫人没有威胁到吕后的地位,可能结局也不会这么惨吧。
失宠只是开始。
吕后有一个儿子,名叫刘盈。当年吕后一手辅佐了高祖定了天下,而这刘盈也顺理成章成了太子。未曾想,这刘盈生性懦弱,不似高祖,自然高祖不乐意将天下交付于他。而戚夫人之子刘如意,甚得高祖喜爱,这便有了废太子之心。那吕后必然是又怨又恨,便开始筹谋斩草除根之计。
高祖百年之后,刘盈年少登基。
吕后借其权力,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汉代嫔妃有罪者幽禁之地)之中,派遣使者召来刘如意。那时的刘如意还很小,高祖怕死后不能保全他,便在他身边安了周昌来辅佐。周昌深知吕后没安好心,就一而再再而三以各种借口拒绝了吕后对如意的“邀请”。难道吕后会就此罢休吗?不可能。刘盈善良仁慈,与刘如意年龄相仿,又与其交好,少年皇帝哪有吕后心思缜密,只知道要护着如意,便让如意和自己一起饮食起居,以为这样就能保他性命周全。
刘盈还是太天真了。
一日清晨刘盈外出打猎,单留下如意一人在房中酣睡,不料却给了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刘盈出宫后,吕后便派人给如意灌了鸩酒,待刘盈回来,见到的只是如意的尸首。不久之后,吕太后又命人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足,挖去了她的眼睛,用火烧掉了她的耳朵,喂她吃了哑巴药,再把她扔到了猪圈里面(即人彘),可见这是什么血海深仇。最后把刘盈叫来,让刘盈瞧瞧这是谁,刘盈一时没认出来,吕太后轻飘飘地告诉他,喏,这是戚夫人呢。
刘盈彻底崩溃了。
他没想到太后会如此心狠手辣,终淫乐度日,再也不理朝政。这倒应了吕后的意思,吕后本就把刘盈当做傀儡,这次终于有借口光明正大地摄政了。
而吕太后的执政之路,才刚刚开始……
觉得刘盈也很惨啊啊啊,被父皇嫌弃不说,母后还杀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好朋友,成了母后治国理政的一枚棋子,这该是有多绝望。最后刘盈还派人向吕后传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
· 为什么高祖喜欢刘如意?
刘如意之所以甚得高祖喜爱,首先是因为如意本身性格就与高祖相似,高祖肯定喜欢;其次是高祖宠幸戚夫人,将爱屋及乌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加上戚夫人又经常向高祖哭诉,问高祖能不能将如意立为太子,那楚楚可怜的样子肯定让高祖心生怜爱,便有了废太子另立的想法。
·为什么最后刘盈还是当上了皇帝?
这少不了那些反对废太子的大臣们的功劳。刘盈仁弱,高祖不喜欢,那些反对废太子的大臣们便想出一策妙计。汉初有四位贤人,逃匿山中,不肯为汉臣,高祖多次拜访均无果。留侯张良为了确立太子之位,让刘盈厚礼迎此四贤人。后来高祖看到了刘盈和四贤人相交游,便觉得刘盈已经羽翼丰满,足以居在太子之位,这便放弃了另立太子的想法。殊不知,这正是吕后的安排。
· 为什么戚夫人受宠仍落得如此下场?
高祖也曾告诫刘盈保护戚夫人母子,下遗诏立斩吕氏党羽樊哙,在朝中安排戚氏主兵,均是为了戚夫人的安全着想。我认为,其实高祖为戚夫人这些安排更加激怒了吕太后,加速了对戚夫人母子的迫害。戚夫人不像吕太后,她没有政治手段,只会唱唱歌跳跳舞,再加上母凭子贵,如意并没有被立为太子,戚夫人自然失势。传统的封建帝制如此,戚夫人失势被吕太后打压是必然,只是手段极为残忍。若吕太后失势,结局也不会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