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还没有入学,就听过这么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只有考不上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只有毕不了业的博士。"以前,博士延期,或许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笑话,质疑的科研能力,但是现在则是家常便饭。博士延期毕业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学校要求比较严格、选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自身原因。就个人来说,博士延期或许还不具备这一种能力。
博士答辩汇报带给我的思考
又到了学校的宣传栏贴满了博士和硕士论文答辩海报的时候。然后大家就会驻足看看有没有认识的师兄师姐要答辩的,时间不冲突的话,可以听一听答辩内容、学一些答辩的技巧。毕竟经过翟天临事件之后,今年毕业更加困难了。而且某某某外审没有通过的消息已经成为了咱们研究生心中的恐慌。不仅扪心自问,明年不过的不会是我吧!
在答辩现场,两位师兄白衬衫和黑色西服裤子,与北京的高温天气格格不入。一双黑皮鞋亮的可以闪瞎你的眼。没错这或许是是他们最体面的时候了。答辩的时候,师兄们意气风发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
听清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我就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眼睛里闪耀着崇拜的光芒。我的内心活动是这样子的:wow,师兄们做的工作也太有趣了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天啦,这个研究思路简直无懈可击;这个研究方法好有先进性;研究结论应用性很强啊!借来论文一看,瞬间又被精美的图表还有格式所吸引,简直无可挑剔。我反正是提不出什么问题了。
师兄汇报结束后,原以为等待他们的是老师们的夸奖。但事实上,并没有。现在参与答辩的导师都指出了一些问题。太专业性的问题,在此不再罗列。大致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定义:虽然在百度百科上常常能找到一些词的定义。但有时候找不到的话就需要咱们自己来定义。印象比较深的是,师兄将枯枝落叶也纳入植被这个概念中,这个说法需要有理论支撑。
图表:一幅地图被指出分界线不清晰,身为地理专业的学生这个错误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实验方法:这块主要是针对实验布置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如何确定所测内容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研究进展:研究进展需要精练,选择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加以总结,而不是成为一个列参考文献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一位师兄做的内容在90年代有人做过,但后来就没人做了。于是老师提的问题是为什么后来没人研究了?
结论与结果:常出现的问题是将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其实结论中应该不含有实验数据或者是与实验过程有关的内容。
30分钟左右的汇报,每篇论文,老师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答辩主席总结的时候也富有一些哲理。从其他学科出发,然后再立足学科特色,看看这个怎么改进会更好。让我觉得毫无破绽的论文里存在着这么多得问题,然而我竟然一个都没有发现。
不得不说,我们有时候提不出问题,并不是我们不想提,而是我们提不出。正如老师的评语,我们缺乏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也缺乏一种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没有对自己的研究内容透彻的理解。
逻辑思维能力到底是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词,铺天盖地的逻辑学营销促成了逻辑成为了21世纪最有魅力的词语。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是看清事物本质的一种能力。
就好比自己虽然每天都看文献,看完文献的最大收获就是,好的我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了。但是从未思考过作者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我能做一些什么样的改进。所以,论文看得再多,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所以,老师们之所以厉害,在于他们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网上就有一幅漫画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我们的论文在老师的眼里其实“垃圾”。逻辑思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做事的逻辑》,书中作者傅君琳就应用这种能力在高三迅速从年级中等逆袭到清北线。作者从六个章节的详细内容告诉我们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情。总结起来有两个部分最为关键就是深度思考和撕裂成长,分别对应的是思维与行动。
深度思考
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度思考作为支撑。举了例子,我们在逛街的时候总爱被奶茶店吸引,然后就排在了队伍的后面思考着五颜六色的奶茶我们应该点哪一款。但是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人想的却是为什么奶茶店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呢?生活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从今天起,不妨想一想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小心生活中那些常见的因果关系。曾经有人用雪糕销量和溺水人数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雪糕销量越多,溺水人数就越多。但其实在这个因果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混淆变量——季节。天热大家爱吃雪糕,也会选择游泳来降暑。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存在着混淆变量。甚至你听到的八卦说不定也是有人有意为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反向思考,考虑情况的互补面,再进行推理,进而找到混淆变量,更加清晰地、严谨地看待这个世界。
撕裂成长
在具备深度思考的这项技能之后,我们更多地还要将培养注意力转移到执行力上来。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懒惰、拖延、不自律……营销号常常会针对你的薄弱项发起攻击——你只要付出很短的努力就可以变瘦变美。只能说都是假象。毕竟自己也吃过亏,上完课之后,我依旧故我,啥改变也没有。还不如老老实实读几本书呢?
那么如何进行撕裂成长呢?首先就要停止自己的无效努力。你的班里肯定这样一位同学。他明天早出晚归,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的比谁都仔细,但是他的成绩一直都上不去。这就是迈入了无效努力的陷阱,而解决方法就是将努力本质化、精准化、专注化并且动态化。简单来说就是目标要具有可执行性,要了解自己应当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目标,不断坚持并且及时反馈。
我们总觉得,每天完成目标跟打怪升级一样好累啊。没什么简便方法吗?在《做事的逻辑》中作者就明确告诉我们有,方法是与习惯做朋友。让看书成为和刷牙一样简单的事情,不做都会觉得不舒服。当然这需要前期消耗意志力来坚持,并且培养一个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在固定的时间点做一件事情。
李开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很多人质疑读博的意义,毕竟这又花费时间又辛苦,也不予许许弄虚作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是你人生中最为纯粹的时光——只为追求真理。修炼好逻辑思维能力,更加高效地找出研究的破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