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赤壁听吹笛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入狱一百多天后,终于死里逃生,不幸的是,被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小地方,谁料圣谕还规定他不准擅自离开黄州,并且无权签署任何公文。皇帝实际上授予了他一个几乎没有俸禄的虚职,无奈之下,苏轼不得不自己种田养家糊口,平时身处庙堂的书生,对农事毫无经验,突然要下地劳作,其艰辛可想而知,结果生活潦倒,一家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出于政治原因,昔日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与他断绝了往来,苏轼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心情异常苦闷。于是,他经常携同两三位好友,登山临水,吟诗作赋,纵情于黄州各地的美景,以此来排遣心中那一缕缕难以向局外人倾诉的愁苦。

      时光流逝,渐渐地,苏轼已经习惯了黄州艰苦的生活,转眼到了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这天恰好是苏轼的生日。东坡先生带着酒,又和几个好友,来到了长江边上的赤壁矶,他们登上了高处的山峰,俯瞰着山下的风景,视野开阔,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心情无比舒畅。

      大家兴致盎然,酒喝得正酣,忽然,江上传来悠扬的笛声。客人当中有姓郭和姓石的两位后生,颇懂音乐,听到笛声后,他们对苏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此人绝不是一般庸俗的乐工。”苏轼也很好奇,就派人前去询问,一问才知,吹奏笛子的人是进士李委,他听说那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创作了一首笛子曲《鹤南飞》,打算作为生日礼物献给苏轼。一听吹笛的人是位饱读诗书的进士,东坡先生便喊他到跟前来,仔细一打量,发现李委戴着一块青色的头巾,身上穿着一件紫色的裘服,腰间别着一把笛子,仅此而已。一番寒暄之后,李委随即为苏轼等人吹奏了几遍《鹤南飞》,笛声嘹亮,一种穿透云层,使石头碎裂的力量充盈其间。在座的客人,各自杯中斟满了酒,一边饮酒,一边听笛,不知不觉为笛声所陶醉,思绪纷飞。众人不禁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正当大家沉醉其中的时候,笛声戛然而止。只见李委从袖中拿出一张精美的白色笺纸,对东坡先生说:“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我对苏公没什么要求,只要得到您一首绝句就知足了)。”苏轼听后,开心地笑了,并欣然写下了一首绝句赠给李委。

      其诗云:“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有学者说,苏轼善于“‘处穷”,夸赞他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各种别样的情趣,虽身处困境,却依然能保持乐观,热爱生活,此言不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
    smallpboy阅读 5,087评论 0 1
  • 更多整理资料尽在👉一平米小站
    leiyulingling阅读 12,670评论 6 69
  • 余生很贵,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总是心软,别人会以为你好欺负, 总是宽容,别人会以为你没脾气, 善良,要给懂感恩的...
    陈大酱阅读 3,118评论 1 2
  • 对话的时候最怕的,是两个人对正在讨论的事物的定义不同(语言学好像叫“约定型定义”),俗话就是鸡同鸭讲。 很难定义,...
    二档车神阅读 3,680评论 0 0
  • 春种行行汗,秋收担担金。 农家今有节,酹酒谢甘霖。 北坡瓜菜南坡稷,布谷频催莫误时。 拳握春泥怜冷暖,鞭惊牛耳惜耕...
    梅开如雪阅读 2,939评论 14 13